古钱书法浅探(二篇)

2001-06-14 05:12陕西高陵:汪运渠张振龙
收藏 2001年1期
关键词:徐铉摹本交子

陕西高陵:汪运渠 张振龙

【徐铉篆开元通宝】

南唐开元通宝,为五代南唐李縖时所铸,徐铉篆币文。

陶岳《货泉录》载:“韩熙载上疏,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唐开元通宝,文亦如之,徐铉篆其文”。今仅见铜钱。徐铉所篆币文,婉转流丽,清秀古雅,文质彬彬,与秦刻石浑穆之气象大相径庭。

徐铉在南唐中主李縖时官至吏部尚书,精小学、工篆隶。宋朱长文《墨池篇》云:“自阳冰之后,篆法中绝,而铉于危难之间能存其法,虽骨力稍歉,然亦精纯奇绝。”徐铉随后主李煜归宋后,得《峄山刻石》摹本,自谓“得师于天人之际”,心追手摹,遂书艺大进,直逼秦刻石气势。李斯所书的《峄山刻石》原石在北魏时已佚,传说后为魏太武帝推倒,邑人用火焚毁。杜甫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可知唐已有《峄山刻石》摹本(今不传),徐铉拿到的也是唐摹本。宋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据其师徐铉所摹的《峄山刻石》摹本重刻于长安,世称“长安本”,现存于西安碑林。此本秦始皇诏计144字,秦二世诏70字,笔画瘦劲圆转,虽有唐宋篆书意态,但与秦刻石形神俱肖,从中可窥《峄山刻石》风范,为各种翻刻本之中最佳者。清杨守敬跋“长安本”云:“笔画圆劲、古意毕臻,以《泰山》29字及《琅蚲碑》校之,形神俱肖,所谓下真迹一等,故陈思孝论为翻刻第一,良不诬也。”

《峄山刻石》能传到今天,徐铉功不可没。

【九迭文·皇宋通宝】

北宋铸币工艺精湛,币文百花齐放:篆、隶、真、行、草一应俱全。但币文用九迭文者,只有“皇宋通宝”一种,这在历代流通钱币中是绝无仅有的。

九迭文,又称九叠篆。这种字体始于隋,行于唐,盛在宋元,用于官印。九迭文由小篆派生而来,笔画折叠往复,屈曲盘绕,均匀地填满印中空白处。笔画如借助直尺画就,转折处微作弧形,是汉文字中的“另类”。沙孟海在《印学概论》中说:“九迭文不尽九迭,如勾当(办理)公用印用七迭。承受差委,吏印用六迭。都统之印、万户之印乃有十迭。”可见随着官职的增高,印文迭数增加,有很强的等级观念。其层层叠叠,貌似气象森严,反映了特权意识与贵族心态,所以历代统治者对它颇为欣赏,誉之为“上方大篆”。关于九迭文的迭数不等,这在负有盛名的“皇宋通宝”币文中亦可看出。这枚铸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的钱币之所以被古泉收藏家所宝爱,并非因为它有多大的艺术欣赏价值,而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九迭文“皇宋通宝”传世仅二三枚。其中一枚现存于首都博物馆,它当初还是从密云县物资回收站的破烂堆里拣出来的。

我国最早的纸币名“交子”,发行于北宋1023年,比欧洲最早使用纸币的瑞典,还要早670年。交子以及宋高宗1160年发行的纸币“会子”上面,都印有九迭文印章。九迭文反复折叠显得做作,单调呆板极不自然,艺术性差,官印用之是统治者认为它难以辨认能防止伪刻。就治印来讲,屈曲过分亦是大忌。徐上达《印法参同》中指出:“画丰毋犯叠,画约无犯缺。叠则厌其缠绕,缺则疑其磨灭,惟求无犯可矣。然与其犯叠,宁缺。”

九迭文虽无多少艺术欣赏价值可言,但作为一种字体,其生命力还蛮强,现在还活着。我们使用的人民币纸币背面左下角、右下角的“行长之章”、“副行长章”即为九迭文印章。人民币这样设计,抑或是继承了交子、会子上印有九迭文印章的传统吧?责编雍

猜你喜欢
徐铉摹本交子
摹本即真本——北宋宫廷藏画“真伪相杂”论
公园之美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宋太祖选才
莎士比亚的全球异常:《麦克白》之“人类”摹本、影视化以及灭绝时代
宋代交子与铁钱关系的演变研究
宋太祖选才
郭店楚简《老子》汇释今译选载
宋太祖选才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