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果
初为人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挚爱,我欣然同意带上一个班。
“要干就要干得最好”,我当时心里这样想。那么,第一步抓什么?抓成绩!抓成绩靠什么?靠的是铁的纪律。于是严”字当头,自然成了我的施教信条。凡是上课讲话的一律写书面检查,不完成作业的加倍惩罚,上学迟到的面壁思过,严重违纪的教鞭侍候……结果呢,学生见了我,绕道而行,侧目而视,竟然还背着我搞了一连串的恶作剧:我家里的门窗被砸,我的自行车带被扎,我的衣服背面时常挂花。学生们还私下送我一个绰号:冷血主任。
这种尖锐的矛盾终于在一次课上爆发了。班上有一个叫程兰的女同学,最喜欢上课随便说话,我点了她的名字并顺口说:“你不用叫程兰,干脆就叫‘逞脸吧!”她听后一下子站起来,冲着我大声指責:“你凭什么这样侮辱我,还是当老师的呢!”出乎意料的顶撞,把我气懵了。我愤怒地离开讲台。
我感到很困惑。为了带好这个班,我几乎搭上了所有的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顾不上休息编资料,为了竞赛谢绝一切个人交往,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尊重,而是这样的怨恨呢?
为此,我苦思苦想了整整半天的时间。苦闷中,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学生的话,反反复复地思考我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学生无理,还是我的做法不对头,导致爱心错位?有一句名言使我醒悟:“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我终于明白了,要让学生尊重自己,首先应该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要建立理解与信赖的关系,就要多一点民主的空气,真爱才能有美丽的回报。
第二天,我鼓足了勇气,面对全班所有的学生,真诚地向程兰道了歉。学生们一下子怔住了,班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随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掌声中,我听出的是理解与真诚。那是我带班以来从未有过的场面,从未有过的感受。
以后的日子里,对上课随便说话的,我不再点名批评,采取以目暗示、个别提醒的做法;对不完成作业的,仍然要求补,却不是惩罚。对所有的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做到爱钢也不恨铁”。
俗话说“滴水见太阳”,班里不知不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课上,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作业按时、整齐,地面干净卫生,特别显眼的是,老师的讲台桌上还摆上了一束艳丽的鲜花。
更让我感动的,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路旁,常常能听到学生热情地喊我“老师好”。是什么给师生关系送来了春的温馨、夏的激情;是什么给师生关系带来了秋的惬意、冬的挚诚?哦,那是一座架设在师生间美丽的桥梁。
一曲爱与恨的变奏,揭示了一条真理:尊重建真情,爱心架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