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培源
走进诊室来的是一位身材苗条的年轻女性,她低垂着头,拘谨并略带惊恐地偷瞥了我一眼。
“你请坐。”
她迟疑了一下,缓慢地坐了下来。
“你有什么不舒服?”我打量着她;而她始终低着头,不肯与我对视。
“我……我……”她欲言又止。我耐心地等待着她,我知道一般来心理门诊咨询的人,大都有难言之隐,于是我诚恳地安慰她说:“没关系,有什么问题,你只管说,我们有一条原则,绝对替来咨询的人保密。”
这句话,似乎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她迅速地抬头望了我一眼,继而又低下头,慢慢叙述起来……
原来,她现在是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从上高中以来,就不敢与别人的目光对视。开始是不敢与同班男同学对视,后来发展为对班里女同学的目光也不敢对视,进而对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不敢对视。为此,她陷入苦恼之中又无力摆脱。她已意识到这是一种病态,但还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到心理门诊求助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你不敢与人对视?”听完了她的叙述,我直截了当地发问。
“我自己也不明白,有点莫名其妙。”她仔细回忆着说。
“你刚才说突然感到不敢看人。这就是说,在这之前你是能够正常地与人对视的?”
“对……我想起来了。那是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感到有位男生在注视我。当我看他时,他那双眼睛使人感到可怕。”
“他是个长相凶恶的人吗?”
“倒不是,他长得很帅,甚至很漂亮,只是他那双眼睛,像个严厉的法官,好像一眼就能看透你的灵魂。”
“这倒很有趣,你是否对这位男同学不自觉地萌生了好感?”
“噢……好像有一点。”她有点害羞,头压得更低了。
“这是很正常的,甚至是很美好的事,你为什么反而会觉得他可怕呢?”
“说不清楚,总觉得自己羞愧。我在看他时感觉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内心,好像他怀疑我有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这种观念像个阴影一样笼罩着我。后来上了大学,那个影子比较淡薄了,可是大学里的男同学又代替了他,想抹也抹不去。这是不是一种病态,还能治好吗?”
“这是一种强迫性恐惧。对你来说,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的过分敏感。你以己之心揣度别人,把自己想象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很轻微的心理病态。但此毛病经过自己努力,加上医生的帮助,完全能克服!”
“真的?”姑娘半信半疑地问道,突然抬起了头,直视着我。
“你看,这叫立竿见影,你不是能正视我的双眼了吗?”
姑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得很甜,但还带着几分苦涩。
在与患者第二次交谈时,通过轻度催眠诱导,患者谈出了一个重要情况,这可能是导致她心理异常的潜在诱因。她说,她15岁上初中时,有一天她未敲门推开了哥哥的房门,正好碰上哥哥换内裤,吓得她心惊肉跳,赶快退了出来。事后,那个镜头不时在内心浮现,同时产生强烈的自责。后来上高中时,那个男同学的严厉目光,让她觉得好像在谴责她。这种虚幻的感觉经过反复的强化,使她再也没有勇气正视他人的目光了。
由此,可得出明确诊断:这是典型的恐人症。此种心理障碍往往发生于青春期。女性多于男性,患者一般性格内向且不稳定,在人格结构的某些层面中存在着隐蔽的脆弱点,症状的发生常以某些精神创伤或环境为诱因。
女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沉思着,目光里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并且毫无畏惧地注视着我。
“你看,你现在一直在注视着我——这是因为你自己的注意力已转移到咱们的谈话内容上,并且改变了自己的错误观念……”我及时地鼓励她说,“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隐秘的角落。这不是罪恶,也不是丑陋,而只是我们生命的本色而已。自卑的人却把这个角落看成是肮脏的地方。这是对自我的否定,这是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发展的……但是你很聪明,有很高的悟性和理解力,所以经过几次谈话,你已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并恢复了用目光与人交流的能力。”
“谢谢,谢谢……”她目不转睛地直视我,目光里充满了自信。
患者后来又参加了一段时间的集体治疗,还在同类病友中交流了如何纠正不敢与人对视的毛病的经验。后来,她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被一家外企聘用,生活十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