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霖
“4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是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的第一行。在艾略特看来,让丁香拱出僵硬的土地,将回忆与渴望交织在一起,用春雨唤醒昏沉的树根——4月的这些做法都是很“残忍”。
4月的确是残忍的季节。美国为他们的NMD到世界各地游说。
可美国诗人偏偏选择了4月作为全国诗歌月,让这个“最残忍的月份”响彻诗歌之声。4月也是中国农历3月,是中国古人所描绘的“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时节。
这个月是美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最活跃的一个月。平时被波普艺术、影视和股票涨跌之声淹没了的诗歌之声,终于在这个寒冬消失、春风吹拂的时候响亮起来。在剧场、艺术团体、学校、酒吧和餐馆,人们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讨论和演唱、演奏等活动。
诗歌朗诵在美国已有一段不短的历史。20世纪初,芝加哥行吟诗人林赛徒步旅行全国,在各地朗诵、说唱自己的诗作,在美国产生很大影响。五六十年代,“垮掉的一代”代言人金斯堡因朗诵长诗《嚎叫》等轰动一时。90年代以来,新一代美国青年努力通过诗歌来发出他们的声音。他们认为,只写作、不发表、不朗诵的年代早已过去,当代诗歌不能过于安静、过于个人化,而应向大众发表和朗诵。他们已从“垮掉的一代”喜欢的烟雾弥漫的酒吧,走向图书馆、大书店。1992年纽约市为纪念大诗人惠特曼逝世100周年,所举行的活动长达10个星期,到处可听到有人朗诵他那热情奔放、激越豪迈、具有大河奔腾之势的动人诗句。
今年4月,纽约地铁和公共汽车的乘客都发现,座位上方的广告栏出现了更多的“运行中的诗歌”。在原来张贴“香蕉共和国”T恤衫、麦当劳“巨无霸”和“黑旗”杀蟑螂药广告的地方,一首首四行至十四行的短诗,赫然入目。其中,还有些中国古诗的英译诗。
美国人一般不认为他们的国家是个“诗国”,但是知道,一个没有诗歌的国家,不是真正文明的国家,而是悲哀的、最终会衰落的国家。
肯尼迪、克林顿等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典礼上,都邀请如弗洛斯诗、安吉洛等美国著名诗人到场朗诵诗作。而小布什却没有。
小布什总统忙着玩他的游戏去了。G
海外星云 200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