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捷
1997年的一个夏夜,在外企工作的黄先生驾驶着名贵的英国产捷豹车,在北京北三环路蓟门桥附近急速行驶,在避让对面车辆时冲入路旁绿地,接连撞倒了路边的三棵大树,捷豹车报废,但黄先生却奇迹般地生还。事后,黄先生感慨地说,自己平时就有系安全带的习惯,这个好“习惯”终于救了他一命。而另一起同样是撞树的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则没有这么幸运。1999年的一个凌晨,北京三元桥附近,由于司机疲劳驾驶,一辆疾行的捷达车突然驶出路面,高速撞向路旁的大树。由于没系安全带,车上两人全被甩出车外,经抢救无效死亡,车辆报废。
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7万人左右。而在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4的驾车人由于系上了安全带而幸免于难。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安全带的使用还仅仅停留在被动的层面,并没有把安全带的安全保障作用真正放在心上。
采访中,一位司机坦言:“系了也白系”,一年也摊不上几回“真正”用得着安全带的机会。只要看着没警察,索性就不系,尤其是夏季天热时,系安全带很不舒服。北京朝阳区交通中队的一名交警对记者说,他们执勤时常常看到一些驾驶员开到路口看到有警察时才慌里慌张地抓起安全带系上,有的还装模作样将安全带斜搭在胸前想蒙混过关。当交警按规定对“不系安全带”进行处罚时,不少驾驶人对此不服,还振振有词:“只有在高速行驶时才需要系安全带,在市区内低速行车时发生碰撞,自己的双手完全有力量撑住身体。”事实上,据交通安全专家测算,如果在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发生碰撞,身体向前冲的力相当于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从4层楼的高度砸向地面的力,可想而知,这样大的力量仅靠双手是无法抵挡的。而另一项统计结果表明,80%的撞车事故都是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的速度时发生的。
类似的对安全带的认识误区还有不少:现在不少人都看好安全气囊,认为车上只要装备了安全气囊就不用系安全带了。其实,气囊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没有安全带的约束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气囊上,对身体的损伤也很严重;还有,安全带破损了,有的司机稍稍修补一下便凑合着用,殊不知这也十分危险。因为安全带是用尼龙、聚酯、维尼纶等合成纤维原丝采取特殊工艺制成的,在紧急情况下能承受数吨重的力,而破损的安全带在巨大拉力的作用下可能会突然断裂,这种情况有时比不系安全带还要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乘车坐在后排座位上时也应自觉系好安全带。虽说由于前排座椅的阻挡,后排座位的乘车安全性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在剧烈撞击的作用下,如果后排乘客的身体不受任何束缚,与车内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不仅会伤及自身,还有可能危及其他乘客的安全。
早期的汽车是没有安全带的,20年代,一些赛车运动员发现,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座位上可以明显减轻颠簸和剧烈撞击造成的伤害。本世纪60年代,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率先在汽车上装备了三点式安全带,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如今,安全带已成为绝大多数汽车上的标准装备。它和安全玻璃、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一道,保护着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记者认识一位北京司机,过去他行车时常不系安全带,多次被交警处罚,心里很不服气。一次,他带朋友出行,由于怕再次被罚,很不情愿地系上了安全带,但却没提醒同车人也系上。这一次灾难降临了,由于不慎发生了严重撞车事故,该司机因为系上了安全带而幸免于难,同车人却因为没系安全带而搭上了性命。血的事实,让这位司机拿起笔来,在交通安全征文中以亲身经历告诫广大有车族:系好安全带,为自己、乘车人及每个家庭的安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