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清常
硬皮病被形容是“把人变成石头的病”,由于其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又多种多样,使人们对这种病充满了神秘感。硬皮病患者更是恐惧、紧张。硬皮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和一般的皮肤病有什么区别?怎样才能使一个个心灰意冷的患者重新拥有美丽和健康?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河北省中医肌萎缩治疗中心(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张庆昌主任医师。
张庆昌60年代末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30余年的从医路有一多半与硬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相伴随,务实勤勉终有成,辛勤的工作使他先后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医药科技重大进步奖。目前,硬皮病项目已被河北省科技厅列为攻关课题,该治疗中心已成为诊治硬皮病病人较多的机构之一。
对于硬皮病的发病机理,张庆昌说:“硬皮病不是一般的皮肤病,它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本病可能是遗传因素,再加上持久的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其病理特征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壁增生,使血管阻塞,受累器官纤维化。病变常侵犯皮肤、食管、肺、心、肾等器官。早期病人以进行性全身皮肤萎缩,肌肤无弹性、不出汗、颜色紫褐、形成木板样硬化为特征,最后患者出现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损害。大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呈慢性进展,但亦有进展迅速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者。系统性硬皮病一般是先自皮肤硬化开始,逐渐向内脏发展。据统计,女性硬皮病患者多于男性,发病年龄最小可为1个月,最大可为七八十岁。
谈到近年来的治疗进展,张庆昌介绍,现代医学对硬皮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发明应用使该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近年来众多的医学专家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各取所长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本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中医药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但也不能把先人的经验照搬地熬在今天的“砂锅”里,中医的创新必须保留中医的特色,同时也要有现代医学的基础。张庆昌认为免疫失衡在传统医学上的反应就是阴阳失调,本病的病因是因虚致病。张医生曾在临床上统计过3000例患者,阳虚者占86%。根据以上发病机制,张医生提出了“温阳散寒治其本,化瘀通滞治其标”的治疗原则,并制定了软化硬皮病的三期疗法。在发病早期,患者皮肤水肿,毒热壅盛,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为主,使患者的皮肤消肿;第二期,患者皮肤变硬,难以用手捏起,治疗应采用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软化皮肤,恢复皮肤弹性;第三期,皮肤萎缩变薄,甚至发生了肌肉萎缩和内脏病变,治疗重点在于促进萎缩的皮肤、肌肉生长,控制内脏病变的发生发展。
运用中药分期治疗硬皮病,具有疗程短、不易复发、疗效巩固的特点,而且能逐渐减停激素,避免长期应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有效软化皮肤,改善肌无力、关节痉挛、疼痛和呼吸吞咽困难等症状。已萎缩凹陷的皮肤可重新隆起,富有弹性,改善患者的容貌,恢复体力。实验表明,分期治疗的系列药物具有调节微循环的功能,并能促进坏死的神经末梢再生和修复,促进萎缩肌肉增长,阻止病变由皮肤向内脏器官发展。由此可见,中药分期治疗顽固性硬皮病不仅具有传统中医的特色,也具有现代医学科学依据。
张庆昌的成功在于他对祖国医学有独创性的研究,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执著的追求,以及对广大患者有真挚的热爱。目睹全国各地及海外许多病人跋山涉水、费尽周折前来求医,还有那几千封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字的求治信,他说无愧于患者及家属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众多的患者不会忘记他,是他使硬皮病的科研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尤其是远期疗效远远超过了常规治疗,可张庆昌认为,自己离攻克硬皮病还有一定距离,现在的关键是下大力气加快中药开发,使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优势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形成规范、科学、量化的治疗方法,使研究出的成果具有更普遍的临床指导意义,让更多的硬皮病患者迈上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