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放 赵斌修
据《群众卫生报》报道,合肥市的一名年仅1岁零几个月的幼儿,因跌入开水盆中被烫伤,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那天中午,小孩的家长打算乘中午暖和给孩子洗个澡。没想到刚把几瓶开水倒到盆里,正准备加凉水搅匀,孩子却突然跌入盆内,造成右上肢及身体右侧烫伤。家长迅速将孩子拉起,脱去身上的毛衣等衣服,霎时,随着孩子的一声惨叫,孩子烫伤的皮肤也随毛衣一起被扯离。孩子露出鲜肉的无皮的幼小躯体,令人惨不忍睹。
这位家长首先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给孩子倒洗澡水的时候,采取了先倒热水,再对凉水的不安全的方法。其次,孩子被烫伤后,未及时用自来水或干净的凉水对患处进行冲洗。第三,给孩子脱衣服的时候,不顾衣服与幼儿皮肤已粘连在一起,强拉硬脱,造成孩子皮肤脱落的惨状。
据《南方日报》报道,家住广东海丰县的两岁半的小男孩王震雁不慎掉入一个盛满沸水的锅中,数秒钟后被其母拖起。随后,小震雁的父母按照民间的方法,将孩子置于陈旧尿液中浸泡了20多分钟。小震雁的痛苦挣扎和哭叫声使其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发现:小震雁的烫伤面积达71.3%,其中浅Ⅱ度烫伤面积为31. 3%,深Ⅱ度烫伤面积为40%。患儿四肢发绀,呼吸困难,面部和四肢明显肿胀,体温高达39. 3摄氏度,处于严重的休克状态。经过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小震雁终于脱离了危险。
小震雁的父母误认为烫伤后用尿泡的土办法能够减轻孩子的烫伤程度。殊不知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用尿浸泡不仅会增加孩子的痛苦,而且会加重感染,加深创面,影响愈合。同时,小震雁的父母同样没有想到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孩子的烫伤处,并且因用尿液浸泡孩子长达20多分钟而没有急送医院,耽误了治疗时机。
由此可见,家长掌握的烧烫伤急救知识是多么的贫乏!家长无知的代价是使本已受伤的孩子的小小躯体遭受更大的痛苦,并将影响创伤的预后。那么,当孩子被烧伤、烫伤时,家长应当怎么做呢?
首先,迅速扑灭孩子身上的火焰或让孩子脱离热源,如将热水瓶、开水壶、饭锅等拿开。
其次,脱去烧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较紧,则不可强行剥脱,可用剪刀将未粘在皮肤上的衣物剪开,粘连的部分暂留在皮肤上请医生处理。如果孩子身上还粘有热粥、热菜等,也要轻轻拭去。
最后,就近寻找水源,如果是头面部及四肢烧烫伤可用自来水冲淋;如果是躯干烧烫伤可跳入水池内浸泡。冲淋、浸泡的时间以脱离冷水后患部不再感到疼痛为宜,一般在半小时左右。这种方法叫做冷疗。原则上冷疗越早越好,因为早期冷疗可以有效地吸收患部的残余热量,显著减轻患处的损伤程度及患儿的生理痛苦,改善愈后的皮肤功能。
需要提醒患儿家长的是,不要在创面涂抹黄酱、碱水等,也不要涂紫药水、红药水,以免伤口感染化脓。用水冲洗后可将患儿急送医院进行正规治疗。
对于小儿烧烫伤,预防更重要。家长除了平时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外,自身也应该加强安全意识。要把热水、热粥等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给孩子洗澡要先倒凉水再对热水,不要让孩子点火柴或玩打火机,不要让孩子拧煤气灶的开关。
主持人语:一般来说,医学科普书刊中常会介绍一些急救知识,可惜有些家长对这方面的内容总是跳过去不看,因为有的家长怀有侥幸心理,他们认为“哪那么巧倒霉的事就让我摊上呢?”有的家长存在迷信心理,他们认为“好好的,学什么急救知识?这不是‘方自己吗!”还有的家长总以工作太忙,没时间学习为借口。看来,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怎样才能让孩子不受或少受伤害,而且还包括家长们能否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