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命题改革引起的反响与思考

2001-04-27 11:28渠开选傅国华阎德好
人民教育 2001年10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常规

渠开选 傅国华 阎德好

在2000—2001第一学期的小学期末考试中,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在命题时作了大胆的改革尝试,结果这一尝试如一石击水,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现管中窥豹,擷取几例,并做一些评述。

一、课内与课外。

五年级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选一首课本外的你最喜欢的古诗默写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对于一个生长在我国这样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远与厚重背景下的五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在由团中央、教育部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倡导的“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如火如茶开展的今天,默写这样一首古诗,应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试题的意图很明确,给孩子们选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也非常大。然而在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有的班级竟有一半的孩子给考“懵”了,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课本外的是什么意思?”孩子们脑子里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没学过,怎么让写?老师只教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谁知道为什么喜欢它?这是出的哪门子题?”其实,不仅学生,就连一些家长,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也很不理解。“不考课本的,而考课外的,那课本还有什么用?”传统的、僵化的、单纯的以灌输“本本”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观在一些人身上可谓根深蒂固。

二、常规与创新。

五年级数学试题:修一条500米长的水渠,前3天修完了全长的1/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水渠要用多少天?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精髓就在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追求标新立异,展示个性,反对生搬硬套、千人一面的僵化模式。这道题充分体现了数学应用题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路,其解法竟有十余种之多,除常规的500+(500x1/5+3)解法外,尚有:

据调查统计,在解答此题正确的学生当中,按常规做法的竟高达95%以上,偶尔有几个用3++或51+(↓+3)等算式来计算的,竟被评卷者打上了大大的“x”号,理由是“没有用上所给的条件”、“不符合题意”,等等。由此可见,在传统与常规面前,创新是何等的艰难!

三、应用与发现。

三年级一道数学题:先填表,再找规律。你能发现些什么?请写下来?

该题的创意之处是: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填写出周长与面积,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有所发现,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方法。计算、填表,对于整日训练的学生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可至于找规律,从表中发现了些什么,可就让我们的一些学生“傻”了眼。参考答案规定得很明确,只要能发现条即可得分。如,“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与宽越接近,长方形面积就越大”,等等。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题检测的结果很不尽如人意。是我们的学生太“笨”、太“死”、太“不开窍”了吗?答案显然不是。

四、知识与能力。

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除进行语文、数学两科的期末考试外,其他学科不得组织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必须进行考查,三年级就有这样一道考查题:根据一根细针、一块磁铁、一片吹塑纸和一小碗水这些实验材料,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设计制作一个指南针?并把制作的过程写出来。

此题并没有就知识考知识,而是将知识与能力、动手与操作、实验与研究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小学生语言的组织、思维的训练、知识的应用等多种综合能力的考查是显而易见的。而考查的结果,实在是令人喜忧参半。对于一些教学方法灵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注重实验观察的教师来说,面对此题,他们的学生都回答得相当出色,且富有很多创新性的设计。而对于一些只注重硬性灌输的教师来说,面對此题,他们的学生早已背熟的满腹“经纶”却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致使这些老师纷纷惊呼:还真得改革,再靠过去的“法宝”,看来真的不灵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在于“考什么”和“怎样考”这个问题。这次考试虽已经过去,但引起的反响并没有平息,“指挥棒”就这样轻轻一改,在师生中引发的思考是久远的,大家思考着:在新的时期,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理念该怎样树立,教学内容该怎样调整,教学方法需做哪些改革,等等。当然,这次命题改革还是初步的、粗浅的,甚至会有不妥之处,但我们坚信改革的航船已经扬帆,光明的彼岸就在眼前。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常规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常规之外
小长方形找朋友
周长面积变变变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破常规 获巧解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