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育民
写在池州市贵池区实验小学荣升为安徽实验小学的喜庆日子里
新世纪扉页上的辉煌
古人云:“人逢喜事精神爽。”
果然,遐迩闻名的池州市贵池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在新千年的第一春,就开门大吉,大喜临门。全校师生,群情欢腾,好不欢畅!
公元2001年2月22日,是实小人难忘的日子,是实小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这一天,安徽省教育厅下达了“教基[2001]06号”文件。全文曰:
关于批准贵池市实验小学
为省实验小学的通知各市教委(局):
根据原池州行署的申报,我厅依照《安徽省实验小学基本标准(试行)》,对贵池市实验小学进行了认真考察和全面评估。经研究决定,批准该校为省实验小学。
贵池市实验小学的现行管理体制、经费渠道、性质和任务按教基[1997]17号文件精神执行。
安徽省教育厅
2001年2月22日
一顶闪光的桂冠戴到了实小的头上,贵池实小的名字赫然镌刻在新世纪的扉页上!
——是那么灿烂、那么辉煌!
桂冠,意味着什么
喜讯,乘着新世纪和煦的春风,吹进了贵池实小秀美的校园,吹进了实小人甜甜的心坎,吹遍了芳草茵茵池州大地……
人们惊喜地注视着……
人们兴奋地传颂着……
人们更关心着戴上省实小这顶桂冠,将意味着什么?教育界人士知晓,有了省实验小学这顶桂冠,确确实实是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其身价确实让人刮目相看。省厅明文规定:“省实验小学原则上为每地、市一所。”“省实验小学为省教委的工作联系点,又是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实验点,承担省下达的教改实验和教育教学科研任务。”因而,对省实验小学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真正成为所在地区及全省的窗口学校。”为此,文件要求:“各有关行署、市教委要继续加强对学校的领导,努力增加对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学校的作用。”
显然,桂冠对贵池实小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重的任务,更大的责任。
贵池实小,是改革开放以来池州市(地区)唯一一所对外开放的学校。
今天,她已成为池州小学大厦上一个更加亮丽的窗口,成为竖在池州小学芳林中一杆更为鲜艳的旗帜。
这是贵池实小人的骄傲,也是池州小教人的光荣。
在这欢庆之际,实小人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声:“这一切来之不易呀!……”
争创,乃一个群体的追求
说到贵池实小争创省实验小学。当初,几乎是一个美丽的梦。而今,梦想成真,个中甘苦,只有实小人体味最深。
因此,话还得从头说起。
1996年9月初,学校开学,贵池实小却群龙无首,处境为难,贵池市教委毅然把教育科长林兵派来实小,挑起了校长、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林兵走马上任。于是,实小开创了新的征程。
其实,林兵,并非叱咤风云之人。讲确切一点,他应当属于那种朴实敦厚的知识型汉子。他自20岁就在那风云激荡的年月开始,一直耕耘在教书育人这块园地里。而今,他已涉知命之年,对教育怀着至诚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他池州师范毕业后,先后当过贵池唐田乡松亭小学教师、唐田学区校长、牌楼中学校长、贵池市教委教育科长。单从将一个当过中学校长现负责全市学校教育工作的科长放到实小来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实小在全市小学中非同一般的地位了。
至今,林兵在谈到当组织上要他来实小时的心态。他说,当时确实感到压力很大。实小的教育质量是全地区小教中的尖子,又是全地区唯一一所对外开放学校,是池州小教的一个窗口。名气大,责任就大。今天,组织上信任,委以重任,更感到实小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望。他心里明白,来到实小,他就没有退路了。命中注定,他的后半辈子就与实小分不开了。摆在自己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只能上。如果实小在自己手里砸了牌子,可真就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可是,当他踏进实小校门之后,仿佛突然发现这所名声显赫的学校,其办学的基本硬件离要求相距甚远。校舍绝大部分仍是旧房,教师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操场只有一个篮球场大小,教学设备更是一无所有,还欠了一百多万元的债。债台高筑,举步维艰。要想扩展,地处城市中心地带的实小,征地之难,可想而知的了。
困难是困难,林兵他既然来了,就义无反顾。他决心搏一搏。人生能有几回搏?
怎么搏?林兵憨厚的脸盘上,微微展露出务实与精明。他与实小一班人,为学校的发展立了一个目标,和一个保证实现目标的《三年总体规划》。这个目标,就是奋斗3年,将贵池实小办成省级实验小学。
今天,我在向林兵校长采访时,他不无自豪地说:三年拼搏,我们全部实现了预定的总体规划,圆满地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他一再强调,在创建过程中,饱含了全校师生辛劳,特别是两位副校长,她们各撑一面,工作出色。我是给她们当后勤的。他们正副校长三人齐心合力,优势互补,把实小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两位女副校长,胡敏,分管德育;鲁小风,分管教学出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用青春在实小这个舞台上书写着辉煌。可以说,她俩在池州小学教师群体中,是一双佼佼者。她俩和林兵一样都在中学任过教,由此可见,实小这个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了。
让胡敏抓德育和第二课堂,真是知人善用。她从师范毕业后,曾在杏花村中学当了十几年的团委书记兼少先大队辅导员。期间,杏中团委曾荣获团中央授予的“红旗大队”奖旗。
胡敏现为小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会员、贵池市思想品德课“学科带头人”。她心中有一个信念:作为德育教育的领导人,必须做到身正为范。她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写了多篇论文,先后在国家、省、地市级刊物上发表。
时代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胡敏在自学的道路上,不懈进击。她在杏中就读完了函授安徽教育学院政教专业(专科),来实小又读完了党校池州分校经济专业(本科)。现在又在自学政教本科专业。她永不满足不断给自己充电的精神,正是她献身教育事业的力量所在。
花开两枝,话分两头。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上海姑娘鲁小凤吧。从她身上仿佛见到了一代人的缩影。1970年她一个20岁的上海女知青,下放到石台县七都公社黄河大队焦坑生产队插队落户。先后当过民办代课教师、大队副主任、公社妇女副主任分管教育、丁香中学教师,1979年调来实小任教师、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她于90年代初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她现为池州市小学语文理事会副理事长。她也是一位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人。80年代攻读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法律系(大专),现正在攻
读合肥职工科技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实小作为小教示范学校,鲁小凤曾多次担任优质课、示范课的教学。早在80年代,她率先承担了一个从一年级一直跟班到毕业的实验班。这个班的语文毕业统考获全县第一名。她担任的《一个苹果》示范教学录像课,引起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其录像带作为示范课教学资料,由地区教研室收藏。她曾荣获全国第二届小学教师范文比赛三等奖和全国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一等奖;她撰写的专业论文,有多篇在教育专业刊物上发表,其中《我是怎样抓朗读教学的》,荣获1995年安徽省优秀论文比赛二等奖、池州地区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谈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与《谈作文教学结构的改革》分别获96、97年地区优秀论文一等奖。
生动的现实,生动地证明,林兵的两位副手,为实小腾飞的两个翅膀,功不可没。
林兵还向笔者透露:实小不仅有两个能干的副校长,还有一个效率很高的办学班子;教导主任鲁小凤(兼)、副主任徐世阳,总务主任陈心开、副主任杨文清、汪世祥,工会主席唐传旺,团支部书记汪卫和少先大队辅导员王安祥等,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领导格局。全校37个教学班,2600多名在校学生;107名教职工,其中党员24人。专任教师合格率、岗位合格率均为100%。他们众志成城,整个校园管理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勃,将争创省级实验小学作为全校师生的群体追求。
今天,贵池实小人的自豪,是理所当然的。
无处不在的“名校效应”
贵池实小,在古老池州城,称得上是一所名校了。
她是古池州城的一座文化摇篮。这里一季又一季地开出了多少花朵!
她是古池州城的一所老资格的“儿童学府”。这里一批又一批地放飞了多少雏鹰。向国家输送了多少人才。
她创办于1950年,她在池州人民欢庆这方热土解放一周年的锣鼓声中诞生。当时,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池州师范,从青阳县陵阳镇迁回池州。同时,在城北尼姑庵旧址,创办池州师范附属小学。这就是今天的实小。那时,只有180多名学生。校长由池师校长兼任;1954年大水,尼姑庵被冲倒。为了发展教育事业,人民政府在天主堂小花园那片长满枣树林的小山丘,开荒建校。这就是今天实小的校址。翌年,附小发展到9个班400多名学生,校长仍由池师校长兼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就是我的已故老友潘金泉。1968年“红色风暴”中,池州附小改名“东方红”小学,与池师脱钩,隶属于池州镇。直到1978年拨乱反正,更名为贵池县实验小学,归池州地区教委与池州镇双重管理,由殷芳安出任校长。1980年池州地区撤销,贵池县实小列为安庆地区10个县中3所重点实小之一。1988年恢复池州地区,实小归贵池市教委,校党支部归市直党委直管。从此,实小开始走上了正规发展的轨道。
有道是:国家兴则教育盛,教育盛则国家兴。世纪伟人高瞻远瞩,提出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决策。因而,小学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托起明天太阳”的历史重任。
他们遵循伟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育人目标,强化学校改革,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发展全面、富有个性”的合格人才,创办“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学校。实小先后被授予“省体育先进单位”、“市常年绿化先进单位”、地市“文明单位”、“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省示范家长学校”、“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1999、2000年度“省青少年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省少先队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1993年实小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学校,全池州地区(市)教育系统也仅此一家。多年来实小获得了社会广泛的称颂,被誉为“三心小学”:意为“教师热心、学生专心、家长放心”的小学校。10年来,荣获省级以上表彰的教师有:殷芳安为“省模范教师”。章懋功为“省优秀班主任”,陈静芬为“省优秀教师”,张江华为“省、全国先进工作者”,王裕孚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林兵为“省扫盲先进工作者”、“省关心支持工会工作先进个人”,李业梅为“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胡敏获“省七五建功者一级奖章”.鲁小凤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谢天明为“全国优秀教师”,许志中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个人”、陈凤兰为“国家级体育教育先进个人”……名校名师,相得益彰,饮誉江南。
今天,实小这所池州城的“儿童学府”,走过了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峥嵘历程,终于踏上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踏上了快车道的贵池实小,其“尖子”、“窗口”、“旗帜”的声誉,使她的“名校效应”,几乎无处不在
因为是名校,上级对她的要求就格外的严;
因为是名校,学生和家长对她的期望值就特别的高。
如今,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小学升初中免试了。但家长们一个个心里明白:小学教育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基础教育。万丈高楼,重在基脚。小学的基础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孩子升高中、上大学的命运。基于社会上流行的这个“现实观”,贵池实小的“名校效应”,就大大强化了家长们的择校心态。哪怕住得最远,多跑点路;哪怕自己节衣缩食,为孩子多花点学费,只要能上实小,也心甘心情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啊!他们以孩子能进实小读书而欣慰。同时,实小学生走出校门,一个个也以自己是实小学生为荣。
因为是名校,谁来当实小这个家,肩上的担子就重;
因为是名校,全校教师就会感到全市同行们的眼睛都注视着实小的一举一动,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又因为是名校,社会的监督力度更强……
“高处不胜寒”吗?是。也不是。
这一切,林兵和他的一班人有个共识:这是鼓励、是鞭策。而鼓励和鞭策。只能作为动力,绝不可成为包袱。
无处不在的“名校效应”,使实小人众志成城。
自己营造春天
林兵是个务实的人。他说到就要做到。
实践证明,林兵到实小主持工作三年多,几乎没有寒假、暑假。他全身心地扑在实小这方天地,终使学校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累累硕果。
他们圆满地实现了三年总体规划目标,营造出实小的春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迎来了今日的辉煌。
实践又证明了林兵的管理才能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三年多来,实小总投入520万元,用于学校的硬件建设。
他们拆除了校园内杂乱无章的陈旧建筑,统一布局,合理规划。
他们建起了一幢2745平方米面积集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电子琴室、舞蹈训练室、多功能教室(阶梯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展览室等等14个活动室于一体的办公综合大楼。原来十几个教师
挤在一个小办公室里办公、备课,现在按年级和学科设组每个组都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
他们兴造了一座2240平方米面积的教学大楼,新增教室18个。同时,对原有的2幢老教学楼进行了改造,修整一新。3幢教学楼与新建的高大校门楼连成一片,气势宏伟。与综合大楼相对矗立,形成一个整体,恰似大鹏展翅,甚为壮观。整个校园合抱成一座封闭式的“学府城”。
他们又千方百计在学校西边城市的中心地带征购了2亩土地。将原来的小操场,扩建成一个拥有2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化运动场,建起雄伟的升旗台,旗杆高矗,国旗飘扬。
他们改造了校园内全部水泥路面。花坛园圃,假山喷泉,点缀其间,相映成趣。整个校园,四季花香,一派生机盎然,令人爽心悦目。
他们增置了43台电脑,装备了微机教室;同时建立了多媒体演示厅和46座的语音室。
他们还建造了一幢20套教师宿舍楼,并申报购买了翠微苑小区的15户教师安居房。
古人云:“安居才能乐业。”实小抓住了这件实事,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实小在占地面积23848平方米的校园里,建筑面积达11494平方米,其中新建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同时还了原欠的100多万元债务……
这一串数字,确确实实地营造了贵池实小的一方春天。数字说明了什么?我想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这一串数字的背后,充满着跋涉者的艰辛。个中滋味,只有与实小兴衰捆在一起的林兵和全体实小人才能真正体味得出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个学校的声誉,不是别人封的,也不是靠上面赐的,归根结底,是靠自己创造的。
这里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呢?
实小人会一口气讲出百十条来,让人心服日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四大特色:
——也许,这正是实小的魅力所在吧。
特色之一:管理育人
管理是门科学。
在商品经济的市场,管理能出效益;在教书育人的学校,管理能出成果。
实小人以完善管理常规为主线,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全、活、高、精、优”五个字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
管理机构要“全”。学校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设有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共青团、少先大队等常设机构,还建立了德育工作、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双拥、家庭教育小组等多种专门机构,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一个运转灵敏的整体,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管理机制要“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制度管理、民主监督、校务公开。制定了《教职工岗位职责》、《优质课量化评比制度》等完备的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有职有责,事事有章可循。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既有集中又有开放的民主管理秩序,确保了学校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充满了活力。
队伍建设要“高”。学校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两支队伍的建设,提高育人的整体水平。领导班子的建设是关键。校领导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改革的先锋,教学的行家,师生的楷模。用林兵校长的话来说:“当领导的要舍得吃苦,要不怕吃亏。要求教师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教师学生不做的,首先自己要不做。话才能说得响。”为了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必须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大胆启用思想好、能力强、业务棒的中青年教师担任领导职务,逐步建立一支团结奋进、勇于开拓、年富力强的班子队伍。现有中层以上的班子成员共10人,其中党员8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中青年教师占90%。“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素质。他们围绕师德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学、讲、比”系列活动,有效地激励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起到以德育人的作用。他们从教育教学实践入手,通过“培、带、引、练”,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派教师赴北京、云南、广西、深圳、珠海、广州、浙江、上海、山东、合肥、淮北、芜湖、马鞍山等地观摩学习,开拓思路,开阔视野。造就了一支“严谨、善诱、求实、创新”。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通,教学有方,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新老结合、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近3年来,全校教师在省地刊物发表论文56人次,5名青年教师当选为池州市(地区)小学研究会理事,胡敏、徐世阳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尤智慧、王祎、齐华君被评为市、区级教坛新星。
教育教学要“精”。他们坚持以德育为主,以教学为中心,注重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注重学科课和活动课的优化组合,发挥隐形课程的潜在功能。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跟上新时代新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他们已在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微机课,五、六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在实践中,既注重培养苗子、培养“尖子”学生,还特别注重于细致耐心地做好“差生”的转化提高工作。许多动人的事迹,在学生和家长中传为佳话。如副校长胡敏,一次到一个新班上课,发现一个男生衣衫不整,流着鼻涕,竟在教室里撒尿。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下课后经多方了解,原来这个男孩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精神不正常,无法照顾他。由于缺少父母的爱,学习成绩差,同学们不愿搭理他。胡敏虽不是他的班主任,也不是他的辅导员,但她怀有一颗教师崇高的爱心,主动亲近这个孩子。一次一课堂上,胡敏辅导他做作业时,见他鼻孔里两条浓鼻涕,“扑哧扑哧”地一进一出,就掏出自己的手帕捏着他的小鼻子,挤掉鼻涕,擦净污迹,随手若无其事地将手帕揣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情不自禁地说:“还不扔掉算了。”一向讲究清洁的胡敏,深情地说,一块手帕不值多少钱,可当着他和同学们的面扔掉,就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果真,这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引发了奇迹。之后,只要他流鼻涕,先是同学递给卫生纸,后来他自己也开始注意整洁了。为了鼓励他课堂发言,当胡敏提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时,同学们“唰”地都举起了小手,唯有他不安地坐着,胡敏用热情的目光鼓励他。他果真站起来作了正确的回答。待他话音刚落,胡敏就带领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向他祝贺,使他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和自豪,也体味到了集体的温暖。从此,他的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校园管理要“优”。硬件建设上台阶,优化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树立良好校风。加强治安管理,狠抓安全教育,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林兵说,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宝贝”、“小皇帝”、“小太阳”。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责任重大啊!学校管理中,安全第一。这么多年来,我们实小从未发生过事故。学生平平安安,校园
欢欢乐乐。
特色之二:奠基工程
实小以常规教育为重点,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江总书记最近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德育是学校之本,是构建素质教育大厦的奠基工程。抓好奠基工程,才能造就“以德治国”的栋梁之材。
实小抓德育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他们坚持以“德育”为首,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形成了一套德育内部系列化:低年级侧重抓行为,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中年级侧重加强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高年级侧重抓思想教育和时政教育。
形成教育渠道网络化:以校德育领导小组为主导,以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辅导员、教师、校长和社区教育委员会为网络。做到德育活动常规化:每周一堂班会课、两周一堂队会课;每天一堂晨会课。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六一”节发展新队员,国庆、元旦举办文艺晚会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少先大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阵地作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把少先队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在抓“活动育人”方面,提高“五自”能力,尤为突出。跨世纪育人工程——“雏鹰行动”、“争章达标”、“雏鹰假日小队”等活动,使实小德育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有声有色,一大批各具特长的“小童星”,在活动中脱颖而出。
特色之三:快乐教学
坚持以教改教研为动力,创力规范和特色的学校。
实小的实验总课题就是:“快乐教学”。全校教师围绕这个总课题,深入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由教导处、少先大队统一组织安排的“第二课堂”,组织课外各类兴趣小组。他们成立了美术书法、琴棋舞蹈等多种类型的45个兴趣小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欢乐的天地。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实践证明,规范管理,特色引路,大大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保证了学生个性、兴趣特长的充分发展。近3年来,各年级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省、地市级奖达100多人次,为全市各小学之冠。
以“快乐教学”为总课题的第二课堂,是实小的传统强项,也是学校的特色,使整个校园生机勃勃,享誉一方。
特色之四:教改举措
“加强基础,减轻负担,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实小提出这个目标的同时,让全校教师从思想上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认识:减负了,不是放松了。
林兵一班人说得好,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我们办学人的崇高职责。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只能抓紧,不能放松。一定要给学生减负,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而且学有所得。现在实行义务教育了,激烈的升学竞争造成的压力不存在了,客观上为小学生减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问题是学生减负后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第二是:学生“减”下来的精力和时间该干什么?
他们的思路很明确,措施很得力。
他们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四备三精心”,即备大纲、教材、学生、教法,精心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安排好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结构方面,坚持“五为主”。即以育人为主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渠、训练为主线。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启发引导”,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在教学环境上,注重“四化”。即师生关系融洽化、教学结合艺术化、课堂管理科学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实小优质的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正是牵动千千万万父母心的一根弦啊!
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类兴趣小组,“雏鹰争章行动”等“第二课堂”的欢乐天地,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浓厚兴趣,为那些担心孩子减负后“吃不饱”的家长解了愁。
当然,小学素质教育的话题仍会热下去,减负萌生的思考也还会继续。而实小的生动实践,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窗口”的风景
池州唯一一所对外开放学校——贵池实小,随着池州市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实小对外开放的联谊活动也日益活跃。
2000年9月18~23日,林兵校长与贵池市委副书记李鹏、贵池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吴三宝和市教委主任赵世泰一行4人,组成贵池市赴港教育考察团,应香港培才教育基金会的邀请,赴港考察了香港加拿大国际学校、英基忌连拿英童小学、香港幼联安泰幼儿中心和香港元朗朗屏屯惠州学校参观考察,就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和建立校际友好关系等问题与各校校长进行交流、商讨,并与元朗朗屏屯惠州小学达成了意向性友好协议。江南古城“儿童学府”攀上了远亲。
2001年3月26日至4月1日,又应香港幼儿教育及服务联会的邀请,由贵池区教委党组书记纪云、副主任吕耀光和实小林兵、胡敏、陈心开、徐世阳、教研组长尤智慧及29名学生,一行36人的团队赴港开展教育考察交流活动,给香港同行们捎去了贵池实小荣升省实验小学的喜讯。在港期间,他们参观考察了新办全日制新加坡国际学校、佛教黄焯庵小学,并与元朗朗屏屯惠州学校联欢,联合演出节目,观摩示范班示范教学(英文),与幼联会进行座谈等活动,加强交流,开阔眼界,增进友谊。
元朗朗屏屯惠州学校刘明基校长受聘为贵池实小顾问校长,两校正式结成友好学校。
此外,实小还常接待来池旅游观光的外国来宾,来校参观。贵宾们无不对实小美丽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规范的内部管理赞叹不已。
实小,这个池州小教的“窗口”,展示了秀美的景色。果真,“风景这边独好。”
在新的起跑线上
实小,风雨兼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迎来了新世纪的辉煌。
林兵深情地说:实小的辉煌,是实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成果,是全校教职工团结奋进、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的结果。
荣誉属于昨天。今天,实小人在新的起跑线上,正铆足了劲,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2001年3月30日
于池州
责任编辑温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