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蓉娟 高国营
“新闻强势导入、信息服务衔接、电子商务展开”是东方网的发展战略。网络应以“内容为王”,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网站,做好新闻一直是东方网的重头戏。从2000年5月28日开通至今,东方网已使新闻24小时滚动推出成为现实,新闻日更新量最高达到1200条,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1条,基本实现了“新闻强势导入”的战略,“东方新闻”也树立了“及时,准确,全面,权威”的形象。但更新数量、更新频率仅是新闻强势的一个方面,东方网新闻中心在“新闻资源重组”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才是东方网形成新闻强势、树立权威形象的业务根本。
新闻资源重组应是网络编辑的工作核心
东方网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办一流网站。仅就新闻资源而言,东方网背后有上海九十多家媒体———报社、电视台、电台和杂志社的支持,同时她还和国内300家媒体有新闻资源共享协议。再加上上海传统媒体在人员、资金、宣传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东方网实现“新闻强势导入”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众所共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各网站获取新闻资源并不太困难。在众多网站获取新闻资源的机会日趋均等的情况下,东方网要形成新闻强势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新闻资源重组便是当务之急。
新闻资源重组可改善“千网一面”的局面。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网站仍采取“复制+粘贴”的方法,几乎是原封不动地将传统媒体的新闻稿件贴上页面。各网站新闻资源大同小异,编辑手法几乎一样,而网站大都拥有新闻、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等大同小异的构件,这使众多网站从内容到形式“千网一面”。对以创新为生命的网络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在网站构件上一时难有创新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新闻资源,通过重组使网络新闻增值,才是网站“胜出”的有效途径。
新闻资源重组本身就是一种原创。原创新闻是新闻网站“胜出”的重要筹码,但目前我国的网站都没有新闻采访权,网站自采自编进行原创还不现实。即便是以后政策有变,网站拥有了采访权,东方网甚至可以建立起足以和解放日报等大型传统媒体相媲美的记者队伍,可他们每天最多提供200多条自采新闻。但这对于多达1200条的新闻日更新量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东方网要“新闻强势导入”,就要依托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资源。而对现有的、二手的新闻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本身就融入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这种二次加工、深度开发也是一种原创。
新闻资源重组是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方法。东方网在新闻资源方面突出的优势是上海本地丰富的新闻资源,而上海各主要新闻媒体都有电子版。如果东方网原封不动地照搬,岂不就成了上海媒体共同的电子版?这不仅是重复劳动,也是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其实,在丰富的新闻资源中埋藏着许多可以深度挖掘的内容。
综上所述,要实现“新闻强势导入”,必须在新闻重组上下功夫。因此,在网站开通5个月后,东方网新闻中心就将工作核心由原样照搬、增加数量逐步转向稳定发稿数量、加强新闻资源重组。不到半个月,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仅部分稿件进行重组的“东方新闻”就增加了10多万个页面点击数,并呈现继续上升的势头,以前难入点击率排行榜的“国内新闻”栏目因重组力度最大,从而一跃荣登排行榜榜首。
对新闻资源进行有效重组的前提
网站进行新闻资源重组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捷径可走,东方网新闻中心通过试点发现,新闻资源重组的障碍是“软件”问题,逐步清除这些障碍是新闻资源有效重组的前提。
网络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更要高人一筹。多数网站重技术、轻内容,导致网络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不高,这是新闻资源重组的最大障碍。东方网的编辑每班要处理40-60条新闻,这接近于3-4个报纸版面的容量;快捷是网络新闻的优势,也是网络新闻的需求,编辑不仅要懂新闻业务、专业知识,还要反应敏捷、熟悉技术,在关键时刻要“拉得出,打得赢”——既要在成品稿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又要维持较高的新闻更新量,还要符合本网站的需求。这些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素质的确是个挑战。
和多数网站相似,东方网的编辑主要来自传统媒体、社会招聘和高校应届毕业生三个方面。不同的是,上海各传统媒体在人力上也给予东方网大力的支援。在东方网新闻中心,有从各传统媒体借调来的编辑,也有前来轮岗的编辑。他们的参与提高了东方网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带来了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组织模式:新闻中心每天召开一次编前会,每周进行一次业务交流。这些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的做法使东方网新闻编辑的业务水平以及新闻意识、大局意识、阵地意识得到不断提高,为东方网“新闻强势导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处理好编辑、发布的几个辩证关系。东方网的新闻编辑首先要处理好新闻资源优势和新闻资源重组的辩证关系。网站的新闻编辑不应成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搬运工”、“理货员”,因为新闻资源再好也只是一种资源,而非成品的网络新闻,如果原样照搬,资源优势就会成为资源包袱,就会扼杀网络新闻编辑的创新力。
其次,要处理好量和质、长和短的辩证关系。“东方新闻”既要保持较高的日更新量,又要使上网的新闻必须是浩瀚网海中的“贝壳”乃至“珍珠”。所以,在日更新量一度达到1200条的基础上,东方网新闻中心暂时没有提出更高的量的要求,而把质量作为编辑的工作重点。同时,东方网把“短”作为衡量新闻重组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除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新闻可以略长外,其余的消息都应努力缩短到一屏(500字左右),一些信息量大的长稿可以采用“一鸡数吃”的方法来加以处理。一屏的信息量可能不够,但文章下面相关新闻足以弥补“短”的缺憾。
再次,要处理好快和慢、抢和压的辩证关系。网络新闻当然求快,在网海中捞到“活鱼”,不妨让简短的信息立即上网,深度的、综合的报道可以补发。好新闻当然要抢,而一些难以把握的新闻不妨压一压,待消息证实之后再予发布。这种压的效果往往是压出了“真实和权威”,压出了品质上的“新闻强势”。
制定严格、可行、统一的操作规范。因为新闻资源重组的难度较大,所以严格的操作规范就显得非常重要。东方网新闻中心组织业务骨干研究新闻资源和网友的浏览习惯,归纳整理出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的“易发病症”,从而制定出《新闻编辑业务管理细则》。细则对编辑的操作流程、稿件的发布流程,甚至对新闻摘要的长度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不同新闻体裁的不同格式也进行了统一。重组后的新闻因此“精致”起来,尤其是新闻的“统一着装”,凸现了“东方新闻”的强势。
同时,编辑“挂牌服务”也列入了操作规范。编辑只要对稿件进行了重组,就必须在稿件的后面署名。这一规定使网络新闻编辑从幕后走到台前,目的是让重组水平突出的编辑打出知名度。这也是明确编辑责任,强化业务管理。
“无错不成网”,错字、病句甚至莫名其妙的文字,在网络新闻中司空见惯。东方网的编辑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新闻重组,必须仔细浏览新闻稿件,这不仅增加了网络新闻的附加值,还使以前防不胜防的低级错误大大减少,有效地维护了“东方新闻”的形象。
东方网新闻资源重组的具体做法
新闻资源重组,即通过分析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资源,运用筛选、集成、配置和深度加工等编辑手法,从而编辑出符合网络特点的新闻,进而增加其新闻价值。
筛选是重组的第一关。全国各地的传统媒体都根据当地的需求来组织新闻,但网络传播的无限性却要求新闻适应相对普遍的需求,绝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因此,东方网开通伊始,就在稿件筛选方面制定了“假不可用,长不可用,虚不可用,浅不可用,涩不可用”等“十不可用”原则,并根据稿源划分了新闻资源的“风险等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信息的海洋中,确保新闻的真实性难之又难,所以求真求实是东方网筛选新闻的重点内容。2000年7月中旬,国内外许多网站都发布了一条“汕头一宾馆失火,死亡者中有中纪委干部”的消息,东方网通过核实得知“死亡者中并没有中纪委干部”,便将有关内容删除后再予以发布,没有成为虚假新闻的“帮凶”。在常德大劫案的报道过程中,许多网站(包括部分传统媒体)一度纷纷报道“已有三个主犯落网”的消息,东方网通过核实坚信“只有两个主犯落网”,在众多网站中独家发出了真实的消息。
标题必须改成一行实题。当上千条新闻集中到页面上时,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网络新闻整合得再好,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他工作几乎等于白做。但如果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从“新闻丛林”中跳了出来。
“东方新闻”的标题必须是一行题。虽然网络新闻标题可以长达20~30字,但东方网要求把一行标题做得更短,字数限制在18个以内,以免网友因标题太长而感到浏览困难。同时,“东方新闻”的标题必须是实题。因为网络新闻在主页上只有标题列表,如果出现虚题,网友可能会莫名其妙。如许多网站曾发过题为《国家药监局紧急通知立即停用所有含PPA的药品制剂》的重要新闻,而东方网的标题却是《康泰克等含PPA的药不能再吃了》。这个标题“实上加实”,让不知PPA为何物的网友知道,停用的是某些品牌的感冒药。
在做出一行较短的实题的基础上,东方网对制作标题的更高要求是“求新求活,有内涵”,努力把一行实题做出报纸多行标题的韵味。2000年10月28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妇女发展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东方新闻”的编辑没有用“两岸妇女盼统一”等“硬题”,他们做出的标题既有内涵又颇为鲜活:《海峡两岸妇女在京巧手共编“中国结”》。
“综合”是正文编辑的重要手法。除了消息的字数不能超过500字(即一屏)之外,“东方新闻”把正文编辑的重点放在内容的综合上。
首先是同类事件的综合。一个新闻事件常因为单薄而不会引起网友的注意,类似的事件集中到一起,却可能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大新闻。2000年11月1日,“东方新闻”陆续报道了“一架新航波音747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失事;一架俄制安-26型客机在安哥拉的索里莫爆炸”等空难新闻。一两起空难事故在航空史上并不稀奇,可细心的编辑发现,从10月31日晚上11时至11月1日晚上11时,全世界先后有7架飞机发生了或大或小的事故。于是,他们用简练的语言对7条空难新闻进行综合,做出独家新闻———《24小时内7架飞机出意外》。这条新闻被各网站纷纷转载,并登上东方网单篇新闻点击率排行榜的榜首。
其次是对某一时段新闻的综合。东方网在“东方新闻”的要闻区“今日关注”的固定位置,每周六推出一篇《一周要闻综述》,编辑还在文中穿插进点评性的文字。在2000年11月第二周的《一周要闻综述》中,有“美国大选让世界看笑话;远华案首批案件公判振奋民心;上海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启动啦”等重要新闻,从这些小标题中就可以看出评论的意味。时段新闻的综合并不固定在一周,编辑还可请网友网上投票,将一个月或一年内发生的重大新闻进行综合。
再次是同一事件的综合。东方网也养新闻,不过是边养边用,到了适当的时机再进行综合,让网友通过全景式的报道,弄清来龙去脉。从去年“常德大劫案”发生之日起,东方网就进行了跟踪报道,随时挖掘到随时发布,等劫案侦破后,编辑将有关报道进行综合,推出了《常德大劫案全景报道》等系列综合报道。
这些综合方法的共同要求是“抓出干货”、简洁明了,正文比普通单篇新闻长,但每段在两三百字左右、每段的小标题很跳。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综合充分利用了网络容量无限性的特点,并不拒绝适度的重复,而这种重复只是部分内容的重复,在不同栏目和不同时间的重复。
吃透新闻后进行形式上的适度创新。新闻资源重组要求编辑吃透新闻。编辑只有在吃透新闻后,才有可能寻找出更好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有关新闻的理解。“东方新闻”在网络新闻形式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新闻点评”、“新闻漫画”和“今日提醒”上,这也是东方网形成“新闻强势”的重要因素。
“东方新闻”的点评集中在热点新闻上。这种点评在形式上要求“三言两语”,在立意上要求“独到深刻”,在文风上要求“轻松活泼”。对简短新闻的点评必须放在新闻的后面,以表明是编辑的观点。对于美国历史上罕见的马拉松式的总统大选,编辑的点评是“大家是否有看肥皂剧的感觉?”,或许并不深刻,但容易引起共鸣。
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是常见的。“东方新闻”的新闻漫画除强调形象与夸张之外,比报纸更重视文字的应用。在反映美国总统“难产”的《一掷定总统》、感慨疯牛病猖獗的《牛本善良》、报道可口可乐向百事可乐提供虚假商业情报的《情报战略》等一系列新闻漫画下面,都配有300字左右的文字,包括“新闻背景”、“三言两语”甚至“有关资料”,这使形象的新闻漫画更为深刻。
东方网还选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进行综合,其内容涉及到各行各业,标题前标注“今日提醒”四字,每天在首页重要位置推出一篇。这种仿效报纸的做法在网络中尚为少见。
通过合理配置,强势推出重要新闻。报纸可以利用“版位、字体、字号、边框和配图”等纸质媒体特有的优势,强势推出重要新闻。网络虽然没有这些优势,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通过重要新闻的层层推出来形成强势。东方网不拒绝适度的重复,同一条重大新闻可以在“今日导读”、“今日关注”和分类栏目中同时出现。“东方新闻”还“递进式”地强势推出重要新闻,从发布单篇新闻到发布综合新闻,再到组织热点专题,由浅到深、由简到全。“东方新闻”曾在推出“秘鲁总统辞职,菲律宾正副总统被弹劾”等一系列单篇报道之后,又推出了综合稿件《许多总统有点烦》,而后又以此为题,推出了热点专题。
利用优势页面位置推出重要新闻。东方网不是按照传统媒体发布新闻的版位、时段来判断新闻的重要性,而是根据网络新闻的特点来进行判断,遴选重组后的重大新闻都放在首页的“要闻推荐”、“东方新闻”主页的“今日关注”等“黄金地段”,有的重大新闻甚至可做成弹出框,网友一上网,就自动跳到他的眼前。
东方网进入新世纪后,进行了第二次大改版,作为内容主体的“东方新闻”在页面结构、栏目设置上几乎没有变动,只是增强了方便浏览的导航功能等等。这表明,东方网新闻中心将继续把“新闻资源重组”作为编辑工作的核心,踏踏实实地提高网络新闻的品质,保持、增大东方网的“新闻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