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与地球日之后

2000-06-14 07:24沈志红
三联生活周刊 2000年10期
关键词:抗议

沈志红

30多年过去,早已为人所知的生态问题其实并未解决

1968年12月,当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第一次从太空中传回地球的照片时,人们看到的是在黑暗的太空中一颗蓝色的星球,晶莹脆弱。此后不久,人们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环保活动,以保护我们这个脆弱的星球,也是我们唯一的家。

1970年的4月22日,在美国爆发了以斯坦佛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为首的有2000万人参加的公民环保运动。运动目的在要求政府对“噩梦般的环境问题做出改善的承诺——还我碧水蓝天”。随后,环保问题委员会成立,诞生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濒危动物保护法》。为纪念4月22日环保运动和环保法法律的诞生,美国人将4月22日命名为“地球日”100多个国家陆续响应。

今年的4月22日是“地球日”诞生30周年。今年“地球日”的宣传重点,是重视全球变暖的危险以及加快向太阳能时代的转变。而在我国,宣传主题则是“地质环境保护”——倡导重视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等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地热、矿泉水等特种矿产资源,珍惜矿山地质环境,以减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30多年过去,很多早已经为人所知的生态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在迅速出现。目前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生态系统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动植物物种的灭绝速度是6500万年以来最快的。

更让人们忧虑的是,我们缺乏在机构内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框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金不足,缺乏管理或执行能力。在许多人看来,最有影响的国际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则在目标和程序方面都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

30年前开始的环保抗议,是以对个人能力的绝对信服为标志。30年前的“地球日”那天,参与示威的年轻人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所法院的台阶上倾倒了五吨重的垃圾,以抗议乱设垃圾掩埋场的行为;又在加州圣何塞市埋葬了一辆小汽车,以抗议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30年后,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单纯的抗议“呼吁”以及完全排斥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产品,并不是环保唯一的出路。因为,即便我们用身体保住了一棵树,仍有成千上万的树在世界各地被砍伐;即使有几个、几十个人选择了有利于环保的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的方式,仍有越来越多排放着废气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最伟大的个人也难以抗拒这个消费时代的发展速度。

就连丹尼斯·海斯也说,即使在最近参加了在波士顿、西雅图和华盛顿的反对全球贸易和生物技术抗议活动的年轻人当中,许多人也和环境污染脱不了干系,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需要消耗很多自然资源。

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环保主义者与商业公司合作,借助资本的力量达到环保的目的。在日本东京附近山梨县“国母工业区”的23家中小企业,自1995年起就开始与大学及县政府合作,摸索建立社区范围内的“零排放”系统,即利用清洁技术、物质循环技术和生态产业技术,对天然资源实现完全的循环利用。北美的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也都表明,森林投资将越来越有利可图。在美国,各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掌握的森林资产总额已高达60亿美元。

而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开始在消费者面前树立更好的环保形象,为产品开辟更好的利润回报。过去两年中,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另外10多家大公司都宣布,将大规模投资大型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以及燃料电池的开发;以生产打印机著称的惠普公司也已投资数百万美元,在全球80%的硒鼓市场采取“地球伙伴计划”,回收激光打印机的硒鼓。在中国,惠普公司也于去年10月正式启动了该项计划,并为顾客提供免费上门回收服务。

正如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在“地球日”当天发表的一篇文章所指出的,对环境的关注现在更深入也更现实地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从街头抗议到服装目录,从混合型汽车到好莱坞电影,都能看到环保的影子。美国人竭力支持环保运动,以至于差不多使环保运动的批评者停止发表意见,或者改变了观点。

也许,环保主义与消费市场的结合,是未来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环境保护新的出路。

猜你喜欢
抗议
抗议核污水
“艺”心抗议
抗议之歌
肚子的抗议
缝线抗议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