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抱势与守中

2000-06-13 13:10赵宝安
精武 2000年10期
关键词:交手中线被动

赵宝安

武术流派甚多,各门各派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譬如在散手的亮相动作上——抱势,即双方尚未进入实战前或每一回合前,所采用的准备姿势,也就是所谓“拉开架子”,其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方,保存自己,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抱势绝非可有可无,这是技击中取胜的重要环节。

五行通背拳抱势的特点是:守住自己中线,进攻对方中线,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拳谚云: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八断内中藏。

拳法不离正中尖,攻得敌人无处挪。

引手,又称“阴阳手”,手法精细,变化多端。前手(掌心向上)为阳手,要求出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后手(掌心朝下)为阴手,藏于前手肘下,要求“出手不离心,回手不离肋”。两手护住中线,交替使用,“出手为掌,点到变拳,拳后复掌”,虚引要真实,引诱、迷惑对方上当,并乘虚而入,发劲目标,“直出直入”,“三点一线”(手尖、鼻尖、脚尖),引手整体动作如毒蛇吐信一般袭击对方中线上的要害部位(眼睛、鼻、咽喉等)。

拳谱中有“万拳之法不离中,中门之路妙无穷”之说,用以强调在散手中应首先有效地防护好自己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再伺机进攻,击破对方防线,或突然袭击,先发制人,以战胜对方。

中线是通背拳的劲力运行轨道,攻击中线是交手中的重要法则,是历代拳家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不仅是因为人体的几个重要部位皆在中线上,而且人体的重心也在这条中线上。如果这几个重要部位中的任何一个部位被击中,就有致伤、致残,甚至丧生的可能;如果重心线受到攻击,重心偏移,就可能因站立不稳而倾倒,导致被动。

守住中线,进攻中线,除可达到攻击对方重要部位及人体重心线的目的外,还能形成使对方不易躲避的有利态势。当双方交手时,面对一名强悍、高速冲来的对手时,很难有时间思考最有效的应付方法,只是凭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进行攻击、防守,尽量不挡不架(挡架易导致被动挨打),“直出直入”直线进攻,护住自己的中线(面部),利用直出掌法“挤、滚、穿”猛力进入,以快取胜,“一稳、二准、三毒、四狠,脚踏中门往里钻”,专打敌人中线上的要害部位,如百会穴、面部、咽喉、心窝、丹田、裆部等。

在交手中,还可佯攻对方中线上的要害部位,以假象来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处于被动的防守挨打中。如对方向右闪,我便攻其左;敌若向右闪,我便攻其右,使其难以防范。

防守中线,进攻中线,是五行通背散手中的精中之精,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及杀伤作用。

五行通背散手的抱势——“引手”并不好练,这是在练好五种基本功(摔、拍、穿、劈、钻)单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高级功操法。除要练好出手含有“挤、滚、穿”、回手含有“捋、带、勾”的手法外,在平时练习与交手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攻防意识。练时面前无人如有人,交手时目中有人似无人;攻则以对方中线为主要目标,防则以自己中线为主,出手力求在对方中线起作用,防守中则尽量避免自己中线受到攻击。对方攻击我中线时,可左右躲闪或运用“挤滚穿,捋带勾”的手法进行化解,或撤步起脚,在防中闪进,施以有力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在格斗中,必须时刻遵循“守住中线,进攻中线”这一原则,以避免被动,还要考虑到技术与速度这两大要素。在平时单操练习时,要用心多练。久而久之,熟中生巧,达到自然反应。我的师傅葛太然说过:“武术没有绝招。所谓绝招就是快打慢,慢打次,心计多打心计少。”此话很有道理。□

猜你喜欢
交手中线被动
聪明和笨拙
蔓延
课本内外
与圆锥曲线定值问题交交手
课本内外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