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已经到了岁尾,文学世界美丽的憧憬与多元的现实陪伴我们走过了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的文学研究为了自身的形态开拓而呈现纷繁多变的同时也似乎显示出了追赶现实的疲乏困惑与力不从心。——宏观理论思维的薄弱,对文学现实广度与宽度的短视,在对一长段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后有人开始责疑学术的功能和研究的效率。形势严峻,我们大家都感到了压力,我们大家都意识到应该放开更宏远的目光与胸襟,拿出更深峻的思考心得与研究成果。
本期开卷的《论当代中国诗学的话语空间》就是一份对诗学的人文功能重新思考的新鲜成果。作者认为,诗学是"现代人文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对"诗之思"来实施人文关怀。作者重点放在对所谓"文化自恋主义"的批评,无论是以往的诉诸政治,还是如今的"以一种虚拟的文化义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都没有脱出"他律论"的范畴,都是试图建立某种"权威话语",而诉诸权威的诗学是必然设有价值的,长远地看也是没有前途的。作者强调把诗学的功能定义于造就"珍惜艺术文化,向往艺术精神"的诗性人格,并努力将这种诗性人格的塑造纳入人文教育之中去。这一份冷静的、似乎也不失为清醒的思考或许能给我们目前积极投入的人文建设运动提供一点策略上的启迪。
中西比较的文学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有待深化。——骨血沉入与肌理融合的"比较"仍不多见。《柏拉图与孔子文体形态比较研究》一文似乎更有远见地从中西文化的两大源头来展开比较与讨论,作者将柏拉图的"对话体"与孔子的"语录体"作对比研究,探讨决定这两种文体的各种历史因素和文体背后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对各自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所谓中西文化的差异。将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的文体形态作比较对象,不仅有新意,而且会发生提纲挈领的功效。《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则是从特定的写作主体与历史背景探讨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真正意义与历史价值。作者从90年代西方文学思潮中的"躯体写作"谈起,将现代西方"躯体写作"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学的女性写作运动联系起来,企图在构筑新的历史场景中开拓新的理论视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界对西方"躯体写作"多有误解,本文对厘清理论谱系及其基本精神和深入理解当代女性文学创作态势无疑具有积极的认识价值。《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显然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放开视域、扩大气度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范例。海峡两岸的唐代文学研究由于相同的学术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现实背景与运作特点,具有许多可比性。"相似与共通"的宏观判断和"各自优长"的分析比较显示出作者对两岸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成绩了然于胸,两岸的古代文学研究界自然亦能从中得到各自的启发。
此外,《〈石头记〉自传说的检讨》、《阿Q:多元基因的艺术结晶》等文,旧的议题翻出新的见解,历史逻辑清晰,艺术感觉敏锐,也很值得一读。
日月不居,时不我俟。我们会及时衡估今年的成绩与不足,我们希望明年会有更大的创获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