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里拜尔做“人上人”

2000-06-13 21:12/张橙摄影
音乐周报 2000年7期
关键词:母语瑞典歌剧

本报记者紫茵文 /张橙 摄影

“沙漠里飞出夜莺”、“当代最好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美誉加身的迪里拜尔难得回国演出或度假,因为合约太多,工作太忙,身不由已。龙年春节,迪里拜尔登场《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之“魂兮归来”,用歌声塑造出一个充满诗意乐韵的洛神形象。

迪里拜尔当年是拿着芬兰国家歌剧院的聘书与合同,堂堂正正被请去担纲挑梁,而不是出国求学深造。十几年来,她不仅被芬兰政府和人民视为“国宝”,也受到各国歌剧界广泛珍爱。有权威人士宣称:“世界上的歌剧院有很多,迪里拜尔却只有一个。她的价值无可限量!”

迪里拜尔以三年声乐功底,入学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沈湘、李晋纬教授夫妇飞艺七年。她说自己是很多人的劳动和心血铸就的一件“产品”,经得起检验。从业20年,她从未因个人原因误过一场演出。歌唱家也是凡人一个,因身体、情绪诸多原因,时常八九不在状态,上场就得练活儿,还要练得漂亮,靠的就是演唱方法过硬,全面素养厚实。三年前,迪里拜尔践约参加瑞典首都哥德堡新年音乐会演出,《春之声》、《声乐协奏曲》等难度大、份量重的曲目本已不敢轻觑,而离正式开演半小时,迪里拜尔突然接到远隔千山万水的乌鲁木齐长途,从姐姐泣不成声的话语中,她意外得知母亲溘然长逝,未见到爱女死不瞑目!迪里拜尔只觉得五雷轰顶,地陷天塌。但,20分钟后,大幕拉开,舞台上站着的她依然神采焕发,容颜明媚。好抑压在心底的悲哀,台上乐队不知,台下观众不觉,连她自己也很吃惊,竟然一个字一个音都没唱错。啼血杜鹃,她的歌声如一份精美贺礼,给异国他乡的朋友带来节日的欢悦,表现出一个中国艺术家高尚的人格魅力。

迪里拜尔形体娇小,相对歌剧大舞台她未免过于“袖珍”,挤在西方人高马头的演员群体中,小不点却大有傲视群雄之气派。“这就叫做人上人。”没有秘方诀窍,只有一条“吃得苦中苦”。先天不足,并未影响她的成功。迪里拜尔说:“唱什么歌,必须会什么语言只懂拼读发音不算本事。”好的本事在于除了中华母语,她十年又掌握了七国文字:英、法、德、意、芬兰、瑞典、西班牙。她的体会是,只有真正掌握了语言,才会真正的歌唱,否则永远只是“鹦鹉学舌。”花腔女高音高音华美并不稀奇,难得高中低声音的统一,迪里拜尔这一强项估势力,确实“高”人一筹。“我从来不在舞台上‘耍杂技,几串‘哈哈儿打下来没抬儿也不行。”她力图全面发展,“不在歌剧一棵树上吊死”,艺术歌曲、现代歌曲、民间歌曲都要唱出彩儿。黄油面包吃了十多年,迪里拜尔说自己中文歌曲唱得比过去更好。“谁说我们唱‘美声都‘呜噜呜噜有声无字儿又无味儿?什么时候有空,我一定要在北京开中国歌曲独唱专场音乐会,请观众听听我用母语吐字行腔表情达意,好不好?”

做人难,做‘人上人更难。“你自己做人不高雅何谈艺术的高雅?”迪里拜尔认定这个理,“因为我很自尊,所以走到哪里都让人尊重。”迪里拜尔谈及国外演艺界中的“不正当竞争”如何激烈,女演员为争主演、上A角,不惜牺牲色相,机时她却以高洁的品格、高超的技艺最终赢得成功。艺术家就是这样高居于艺人之上。

迪里拜尔坦言,自己从艺越成熟,做人越单纯。她和她的瑞典丈夫相亲相爱,六年婚姻美满如初。“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爱我、爱音乐,也爱中国。”夫妻相互留存自由空间,呼吸畅达,恒久新鲜。这就是她一个成功者的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猜你喜欢
母语瑞典歌剧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古老的瑞典
歌剧
深不见底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