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举国上下,亿万人瞩目,牵动多少人的生活,影响多少家庭的命运走向!
高考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焦点。著名作家何建明在新近推出的《中国高考报告》中,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经过多年深入广泛的调查采访,用充满激情的笔墨,对这一最为百姓关注的“战争”,进行了首次全景式的扫描。该报告既有对恢复高考制度22年来高考大走势的梳理。更有对当下千万学子临考状态细致入微的描摹,社会百态尽在其中。下文是该书的节选。
全场戒严
北京。中国首都。
这座皇家古城现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世界注目的地方。每一次动用特别的“战事”手段——戒严,都会引起国外关注。
每年一度的那3天,人们对“戒严”特别欢迎,这就是7月7、8、9日3天的高考日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考需要全城的警察出动。我问西城公安局的警察同志,他们笑笑也一时答不上来。“总之有好些年了,慢慢就成了习惯。”一位老干警说,这事现在好像每年都有上面的布置,可开始时上面并没有作为一项任务来布置,而是我们下面执勤的同志自己联合起来做的。他说,最早他们分局处理过一件因为中途堵车造成孩子没能按时进入考场,孩子的父母大闹分局的事件。那考生的父母打的,在长安街的一个路口被堵住了,一队国宾车队正要通过,那时交通条件差些,一次国宾车队从开始警戒到通过,前后需要近20分钟到半个小时,而这个考生就是在这时给耽误了。
高考年年进行,我们的国宾车队也说不准什么时间又上长安街呀,谁能保证每一年没有三五个考生给耽误了考试时间?我因这“不可抗拒的因素”有些为考生们担忧。
老民警笑了:也不知是不是真有人向上面反映。信不信由你,总之这几年我们在路面上执勤有体会,如今哪一年高考都没有因为中央领导的车队或国宾车队把路给堵死了!
真是绝对的好新闻:大考来了,全国上下都让路!
听过民警们“戏说往事”后,我觉得太有必要到现场“看景了”,于是在离家最近的北京四中考场的“西黄城根北路”一瞧:可不是,三四百米长的南北路口,都有警察严加把守,一辆辆必须经过的车子小心谨慎地驶过四中门口时,连斜视一下都不敢。再看看家长们一个个两眼瞪着马路,随时准备抓住那些敢按一声喇叭的“小王八蛋”!那情景与神态,就连我这个骑自行车的都吓得不敢按一下铃。
真是了不得。我提醒自己:这里是战场!
有一天我骑车路过十三中观望“战况”,不想一进路口就有人喝我下车。我问为何?一男一女就晃了晃袖子的红套套,说:对不起,师傅,我们是给孩子们义务执勤的。
我明白了,这是考生家长自动组织起来的“纠察队”。这里已全民皆兵。
“不这样不行。我孩子是第二年参加高考。去年也是在这十三中,他说本来一进考场就紧张,外面的汽车喇叭一响,他就走神。我也不是特别信这个,但孩子他去年差几分就因为这干扰闹的,我权当是真的吧。所以今年我主动为他站岗放哨!”一位家长听说我是来采访的,便跟着聊了几句。那个女同志过来凑了几句,说她宁可相信这是真的,也决不让一辆车子瞎按喇叭影响她的女儿考试,可见战争能使人们众志成城。
家长们告诉我,有的地段专门有警察在考场门前执勤,但他们孩子的考场门口没警察,所以大伙就自觉组织起来。“都是义务的,可大家都抢着在烈日里‘站岗放哨,都是为了孩子呗!”一位女家长给每位“值班”的人送来一瓶矿泉水,两天中,她已经掏钱买了20多瓶饮料,她说话的神情显得非常高兴。
临场血书
又是一个“黑色7月”。
大考前夜,某中学高三5个班的164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高考目的地进发。这是一个地处农村的市级重点中学,像以往一样,每次高考时他们都得从自己的学校整装到指定的城里考场附近事先住下并准备第二天的考试。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有经验的老师安排下度过的,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会给考生过多的紧张压力,太晚会使考生对考场产生陌生感。
在看完考场后,老师说话了:“这是最后一次给同学们作战前动员:明天是你们一生命运的冲刺时刻,是生者和死者之间的选择,是光荣和梦想的决战,12年寒窗的所有苦和累,将在这3天中得到回应。过去每天唠叨的话已经够多的了,现在只说一句:‘今晚好好睡一觉,迎接明天大考!”
“咔嚓——”老师将电闸拉下,于是整个宿舍一片漆黑。这是老师们采取的强制措施,为的是让考生们能够休息好,以便明天精力充沛地上战场。所有的笔和手电之类的用具也一律被暂时收缴。
“喂,你睡得着吗?”考生A悄悄掀起蚊帐问B。
“废话,能睡着吗?”B说。
“那你在干啥?”问。
B扬扬一只手指:“看这儿……”
A说看不到。
B示意他悄悄走过去看。
A凑近一摸,不由大惊出声:“哇,你怎么啦?流那么多血!哪儿刮伤了?要叫老师吗?”
B“嘘”地用嘴巴示意A别出声:“这是考前的最后一件必须做的事,老考生们说……”说完他把手中的一块什么东西藏在了枕头底下,令A道:“回去睡吧。”
第二天一早,考生们以最快的动作完成了洗漱,当A和大家一起走出房间时,他的两眼仿佛一下凝固了,他被走廊两侧墙上贴满的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布条、纸条惊呆了:原来同学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写下了“上战场”的血书。再看看那血书的内容,A同学被震撼得浑身发颤——
“誓死一战!”
“我以我血为证:拼命冲刺到底!”
“搏不死则活,活不成则死!”
“为了父母!为了老师!更为自己:拼杀吧!”
“……”
血书之多连成了一片“血墙”。看上去十分庄严,也十分恐怖。
现在已经进入上海某大学的A同学告诉我,他本来或许第一年可以考上大学的,但正是7号这天起床后看到同学们写下的这一张张血书刺激了他的神经,那一年他走进考场,手中拿的虽然是考卷,但眼前呈现的却一直是那一份份血淋淋的誓词……3天考试,他的眼前无时不在晃动着同学们那誓死一搏的血书。因为他没有写,所以他觉得自己对高考的决心不如大家那么大,有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大家的强烈内疚。这一年他失败了。
“写了血书就真的管用?就一定能考好?”我问现在的A。
A说他也说不清,不过同学们都这么做了,他不做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内疚。
我无法相信A的这种说法,但我又找不出另一种解释。我所采访的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几乎都有考生在临考前写血书的情况。写过血书并走过了“独木桥”的同学们说,这种办法有一定效应,因为人在临战时需要一种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准备,这种精神准备越充足,就越可能获胜。
1999年北京高考结束时,电视上播放了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某班全体考生写满了“战书”的一块大黑板。考前,老师把大黑板放在考场的门口醒目处,每天班主任在自己的考生进出考场时都让学生念一遍上面由自己写的“战书”,以此鼓舞士气,据说效果甚佳,全班高考录取率超过其他班。
“血书”,或者其它形式的“战书”,它在高考临场扮演着一个神灵的角色。至于到底灵不灵,老师和考生们宁信其灵而不愿轻易予以否定。
这是我在高考现场目击的独特一景。
焚书坑包
对学生来说,什么事最解恨?十有八九会说考完一次大考后最解恨。自然,像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对多数学生来说,那无疑是最解恨的时刻。在高考现场,当3天的大考最后一声铃响起时,当考生们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在跨出考场后,那种久积而又从未释放的情绪与情感,会如埋在地层深处的岩浆突然迸发一般涌出来。
我观察了1999年高考结束时的北京某一考场实景:有人开怀大笑在喊着:“别了死亡,我活过来啦!”有人搂住迎过来的母亲或父亲,失声痛哭起来:“我好苦,现在总算出头了!”有人则低着头,沉默不语地悄然躲开喧哗的人群,独自擦着溢出的泪;也有人又蹦又跳地将手中的笔和纸抛向天空……最让我惊诧的是,我看到有人抢过父亲手中的打火机,发狠地将几本《高考复习题要》连同书包,当场点燃并使之化为烟云,然后又发狠地用双脚踩了数下。有趣的是,站在一旁的父亲微笑着也走过去,协助儿子将半只未燃尽的书包重新挑起来,点上火,再痛快地燃烧了一把。最后,父子俩在熊熊燃烧的烟火中拥抱在一起,他们用这种特殊方式庆贺自己的胜利——儿子的胜利是赢得了考试的顺利过关,老子的胜利是宣告了精神上的彻底解脱。
许多学生和老师都曾目睹过高考结束时一次次庄严而欢悲的焚书仪式、坑包葬礼。
有个农村中学的老师说,他们学校每年在高考结束时,在学校操场上都有学生自发组织起的焚书仪式,而这种特殊仪式校方也阻止不了。“那焚书的场面极为壮观,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同学,每人将宿舍和教室里自己的全部课本和复习资料、考卷统统搬出来,堆放在一起,真的像山一样高。然后同学们把它点着,一样样地烧掉,火焰越燃越大,越燃越高,从白天一直到烧到天黑。有的同学在火堆旁跪着默默地祈求,也有人四足直挺挺地躺在火堆旁一任高温炙烤,也有人在那里相互搂抱在一起痛哭……开始围着的仅是毕业班的同学们,后来其它年级的同学也来了,再后来老师们也围到了火堆前,大家一起默默地流泪,高声地欢呼,那种场面太叫人联想,太叫人想哭,太叫人歇斯底里了。不管是高考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都有一种要告别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要告别一段难以忘怀的情结,要告别一段梦想与屈辱的努力……”
书烧了,情了了。高考和为高考付出的每一天,每一题,每页纸,每滴汗,需要有一个碑、一片林来作证。
“来吧,我们每人献出高考前用过的最后一个书包,作为这片土地的肥料与养分,再栽上象征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生命的小树吧!”在某学校的一个小山坡上,一群同学们庄严地摘下肩上的书包,一个一个扔进挖好的大坑里,大家轮流往坑里填土,然后在里面栽下一颗挺拔的小树,又细心地用脸盆、茶杯、小勺浇上水,最后排队列在小树的周围,举手宣誓:我们的昨天刚刚结束,生命还在继续,努力吧,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
当我听完这段故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在想,经历了高考的中国学生们,他们才是度过了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节”。因为只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才能体味到什么是梦想与光荣,什么是努力与无奈,什么是痛苦与屈辱。经历高考,标志着孩子们开始成熟,开始了崭新的人生。
有位城市的考生家长对我说,他孩子考完高考后,也采取了焚书的形式告别中学,起初他和妻子都反对孩子这么做,认为不应把书烧掉,应该留下,或者卖掉也值几个钱,可孩子不同意,坚决要烧掉。后来他和妻子没有阻拦儿子的行动,他们感觉应该尊重孩子。孩子在烧完书本后大哭了一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觉得这么多年太苦了,你们当父母的也很苦,我不想再回忆小学、中学所走过的每一步路。上大学了,我要重新做我自己想学想做的事,要不这个世界上就会失去本该是我的我。
我想无论是谁,我们确实应该深思一下这位孩子说的话。它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改革与未来,而且又何止是教育问题,应该是未来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本源啊!
人类是决定世界所有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青年一代,则是决定这个世界的未来的全部因素。
(摘自《中国高考报告》华夏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