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八红旗手”到“英伦保姆”

2000-06-05 06:55李朱婴
东西南北 2000年7期
关键词:李小姐玛丽夫妇

李朱婴

李金娣,1960年生,上海延安中学毕业,1977年进上海塑料制品七厂,后入党,任车间工会主席,政治上迭获殊荣,多年为上海市青年典型。

如歌的岁月渐成过去。有一天,李金娣就职多年的那个岗位突然消失:“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恍如旧梦,市场经济给了她一个新的称号——下岗女工。李金娣该往何处去?

39岁的李金娣曾经是上海市的“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1996年,她下岗了。

没有了工作,曾经有的荣誉和前途也都随之烟消云散,比起那些20多岁或40多岁的下岗工人来,她觉得自己的年龄和情况更显得糟糕。终于有一天,她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但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东方电视台里播放的一部专题片。这部专题片追踪报道了一批从事家政服务的下岗女工的故事,那些女工下岗时的遭遇和再创业的事迹使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她感动了……

第二天,她骑上自行车,找到上海西区劳动力综合市场,报名参加了第三十五期家政服务员培训班。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课堂上,她发现,“家政服务”这门课全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从前那只是过日子;而搁现在,却成了一门高深的学问。职业道德、风俗礼仪、烹饪技术、居室布置、插花艺术、家电维修、保健护理、育儿科学……三个星期的课程一晃就结束了。在结业仪式上,她捧着结业证书对老师说:“我希望在社会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位年轻的外籍主妇抱着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就在此时走了过来,一番仔细打量后,对李金娣说:“您就是MS李吧?我们看了您的个人资料。您给我和我的先生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们的孩子希望由您来带,我们欢迎您到我们家来。”

金娣一下愣在了那里。尽管她已经做好了当家政服务员的思想准备,但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来雇她的竟然是一位老外!而且,自己的英语根本不行,怎么去她的家,能不能去带他们的孩子?

“MS李,我们看到您那颗比金子还要晶亮的心!”

1997年1月的一天清晨,李金娣走进了上海西区的绿谷别墅。这是金娣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天。从她迈进这幢漂亮的别墅时起,她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地脱胎换骨了,她已由一个曾经自豪而荣耀的先进工人变成一个外国人家庭的保姆。

主人夫妇是加拿大人:贝纳德先生和妻子玛丽克劳小姐都是国际PIC集团亚洲部的兽医硕士。他们1996年来到上海工作,身边还有一个刚满周岁、中国名字叫“翔”的小男孩儿。

第二天,金娣就知道了,贝纳德先生虽然负责亚洲部的工作,但业务却在世界各国,即使身在上海,也总是早出晚归。而玛丽克劳小姐则比先生更忙,经常非洲、欧洲地来回飞,顾不了这个家和她的小宝贝“翔”。

“翔”跟了金娣这个能教他中国话的阿姨,金娣也用全身心来爱这个漂亮的“洋娃娃”。与此同时,她很快就掌握了这对洋夫妇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每天早早就安排好了他们的早餐,待他们去上班后,她收拾屋子,一切都料理妥当后,她就领着“翔”到别墅周围的绿地上玩。

玛丽克劳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给“翔”带回来好看的衣服和好吃的食品。她十分注意孩子的营养调理,尽管工作很忙,但常常拿回许多育儿的书籍认真翻阅,并不断地把一些要求写在纸上交给金娣。这一切,金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保姆。

周末和星期天的休息时间,金娣跑进书店,买回了《婴儿科学喂养法》、《婴幼儿教育大全》等书籍。一天,当玛丽太太发现金娣正在抽空读这些书时,竟然惊喜得大叫起来。

金娣开始为“翔”制定出每周的食谱,那是完全按照中国的营养学专家的要求配制的。起初,玛丽太太将信将疑,只同意“试一试”。 这一试不打紧,几个星期下来,“翔”食欲大增,睡眠也比过去强了许多而且明显地高了胖了,乐得玛丽太太当着贝纳德先生的面向金娣翘起了大拇指:“MS李不仅是中文老师,还是营养专家呢!”

“翔”已学会用中国话喊“爸爸”“妈妈”,并且会说“你好”“谢谢”。有一天,贝纳德夫妇疲惫地回到家,突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烤牛排的香味,这是他们最爱吃的一道菜啊!原来,细心的李金娣早就观察到这对洋夫妇喜欢吃烤牛排、烤鳕鱼等菜,为此,她又利用休息时间二进上海西区劳动力市场培训中心,学会了西菜烹饪技术。

有一次,好奇的“翔”拿出玛丽太太的一只白金钻戒玩,玩着玩着就忘在草坪里了。当发现这枚钻戒丢了时,洋夫妇急得把周围的草坪找了个遍,但毫无结果。他们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金娣,而是失望地带着“翔”出去度假了。

几个星期后,他们回到上海,只见金娣拿着一枚白金钻戒送到玛丽太太面前说:“太太,这是我前一天在打扫草坪时发现的,像是您的,你看看是吗?”

玛丽太太接过这枚钻戒,泪水溢满了眼眶。贝纳德先生目睹了这一切,他对金娣说:“这枚戒指是我们的订婚戒,它有比戒指本身更重要的价值。你能把这枚戒指找到并且送到我们的手中,使我们在你身上看到了比金子还要晶亮的心。”

面对贝纳德夫妇的又一次盛情邀请,李金娣再一次犹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时间到了1998年,李金娣已经和这个家庭融合在一起了,而玛丽太太更是离不开MS李,因为她又怀孕了。金娣也比从前更加体贴照顾玛丽太太。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件事情越来越使玛丽太太着急和焦虑。终于有一天,她和贝德先生再也无法不向李金娣开口了。

那是下半年的一天,他们夫妇在上海世博大酒店开了一套总统套房,然后请来了金娣和她的丈夫与女儿。两个家庭聚在一起,餐桌上充满了友谊与温馨。适值李金娣刚刚获得1998年上海市职工技术大比武“家庭服务员”技术操作比赛第八名,大家都为她祝贺。金娣陶醉在幸福之中。

席间,贝纳德先生取出一封用英文写的信,对金娣说:“李小姐,我和玛丽一直想为您做一件事情,这封信写得不知是否恰当,特地征求您的意见。”

金娣慢慢展开信纸,这是写给上海市有关部门的:“我们能够得到李小姐的家政服务,是一种福份。李小姐在我们家工作期间,以诚实、能干、善解人意,为我们家带来了快乐。这次工作期满离开上海,不得已要与李小姐分开了。但我们尽力向你们推荐李小姐的优质服务和她的为人……”

其实,金娣早就知道,贝纳德夫妇在中国的任务即将结束,他们要返回在英国的总部工作了。一年多来,自己和这对洋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翔”,已经长大了许多,此时,他正依偎在她的怀里,他还不知道自己就要和他的中国阿姨分别了。

就在贝纳德夫妇离开中国的前一天,玛丽突然把李金娣叫到面前,十分小心地说道:“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随我们全家一起去英国。这些天,我们夫妇经过反复商量,还是决定向您提出这个建议,希望您能够理解我们的心情。”玛丽太太接着说:“尽管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但十分担心这样做会给您的丈夫和孩子带来遗憾。希望您在很好考虑的时候,征求您丈夫和女儿的意见。这样,在条件成熟之际,我们将通过英国大使馆办妥您的签证,并且打算与您签订劳动合同。”

玛丽太太诚挚的邀请竟使金娣又一次愣在了那里。这次非同一年多以前来绿谷别墅,它意味着要告别生养自己30多年的祖国前往异域他乡,意味着要和丈夫与女儿分别很长时间。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她又一次犹豫了。

然而丈夫和女儿支持了她。

李金娣的故事让更多的下岗女工受到鼓舞和震撼

1999年3月26日,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题为《出国》的专题片,向观众讲述了下岗女工李金娣出洋前后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下岗女工纷纷给电视台写信打电话,询问李金娣出国以后的情况,表示从李金娣身上看到了希望,要振作起来,走好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同月下旬的一天,金娣家所在上海天山新村笼罩在一片蒙蒙细雨之中。谁也没有想到,刚从南斯拉夫飞抵上海的贝纳德先生,叩开了金娣家的门。贝纳德先生带回来的是一封家信:

“现在我在英国牛津的贝纳德先生家中,夫妇俩视我如家人。我每天照看他们的宝贝翔和亲生的女儿玉,玉很快与我建立了感情。”

“贝纳德先生将我送进牛津英语学校读书,放学时,他们全家人来学校接我回家。背着书包,我感到自己完全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这次出国,路是走对了。这对我是个挑战,也是机遇。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也看到自己的不足,我要花出百倍的努力。今后回到上海,我将积累更多的经验与体会……”

(廖玉元摘自《大地》)

猜你喜欢
李小姐玛丽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难忘的八个字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和我一起玩
“畅销书小姐”的蹩脚人生
心理学之恋
邀请了多少对夫妇
女生玛丽莎Ⅰ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
整形医师帮李小姐找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