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湘玲 郑洁
江苏省铜山县人民医院(221006)
关键词肌筋膜炎,背部推拿治疗红外线治疗火罐治疗
背部肌筋膜炎的诸多临床症状已为广大医生所熟悉,它是临床常见、多发且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多由肩胛骨附近的肌肉捩伤和背肌劳损而致,中医称之为"背膂伤筋"。笔者从医数年,治愈甚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セ颊68例,男21例,女47例;年龄30岁以下4例,31~40岁31例,41~50岁20例,50岁以上13例;病程1年以内的10例,1~5年32例,10年以上9例;曾有明显外伤者18例。诊断标准为:①背部呈现钝痛,酸痛或者胀痛,遇劳累及阴、寒、雨天可使症状加重;②背部肌肉多僵硬发板且有沉重及凉感,功能活动轻度受限或接近正常;③局部压痛,X线片多无明显异常。
2治疗方法
2.1推拿疗法治疗时要求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平放于体侧,使肩胛背部尽量平坦松弛,以利手法操作。①滚法:医者立于患者体侧,在患部及其周围处施以滚法,力量由轻渐重,要有较强的渗透力,可反复操作3~4min;②掌推法:医者立于患者头前,用掌根先由上向下,再由内向外进行推按背部肌肉,重点在患侧,推移时宜慢不宜快,约需2~3min;③弹拨法:医者立于患者体侧,用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走行方向上来回弹拨,反复4~6次;④按揉法:医者先立于患者侧方,用掌根按揉患部及周围软组织,然后立于患者头前,用拇指持中、重度力量按揉阿是穴、风门、肺俞、天宗、曲垣及肩胛骨内侧缘,使患者有较强的酸胀感,约需3~4min;⑤掌摩法:医者立于患者体侧,用掌摩法施法于背部,以患部为主,约2min;⑥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在背部行拍法,以局部皮肤略发红晕,患者自感施治部位有轻微颤动舒适为宜。
2.2TDP疗法TDP是特定电磁波的拼音缩写,实质上是一种远红外辐射器,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运用。ブ瘟剖被颊呷「┪晕唬医者将TDP的辐射头对准治疗部位,灯距20~40cm,剂量大小可通过改变灯距来调节,肤温一般不超过45℃,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凉起不到治疗作用。
2.3火罐疗法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在患部用闪火法进行多罐操作,坐罐时以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淡紫色为宜。留置时间太长易造成皮肤损伤,会影响下次治疗。ヒ陨现瘟凭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①痊愈:各种症状及压痛点均消失殆尽,功能活动恢复正常;②好转:大部分临床症状都已消失,但仍有轻度的局限性压痛,每遇阴、寒、雨天仍稍有不适;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总体改善不甚理想;④无效:治疗前后各种症状及压痛点无明显变化。
3.2疗效评定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痊愈39例,好转1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第四疗程后统计疗效,共计痊愈52例,约占76.5%;好转11例,约占16.2%;有效4例约占5.9%;无效1例,约占1.4%,总有效率98.6%。
4讨论ケ静《嗍怯捎诔て诘ヒ蛔耸平行体力劳动,使得背部肌肉及筋膜长期反复受外力的牵拉,多次的外伤而致慢性累积性损伤。或是由于拎、搬、或扔重物时,导致背部经筋骤然强力收缩,或使肩胛骨超出其正常活动范围,使经筋受损,而未能得到及时适当治疗,致使患部出现无菌性炎症、渗出、水肿,甚或粘连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背部肌筋膜炎。ナ址ㄖ瘟粕私钤缫驯焕代医家广泛采用,经无数临床实践证实,确有独到之处。手法可以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促进局部瘀血及渗出液的吸收,并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祛瘀止痛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运用推拿手法,可使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这样不仅能直接放松肌肉,而且还可减轻疼痛,从而为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病程较长,已经形成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的软组织,通过适当的手法还可以松解粘连,改善局部的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肌肉的伸展性,而使变性的软组织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TDP作为一种红外线疗法,其波谱一般在0.55~0.25μm之间,透过涂有30多种元素的辐射板照射,可使患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能加大组织营养供应,加强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细胞活力,加速炎症代谢物的消散。其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有镇痛作用,对松弛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有较大帮助。此外,TDP还能使皮肤乳头层水肿,乳头下毛细血管扩张,周围白细胞渗润,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增强,因而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这对于尽快消除炎痛大有裨益。火罐疗法则是在前二者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负压的抽吸作用,更进一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丰富的血液循环对病损组织的修复及诸病理代谢产物的迅速吸收十分有利,同时火罐疗法还可奏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神奇功效,这对本病的积极转归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