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
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出版社、语文音像出版社发起举办的“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育座谈会”是一次备受关注的会议:这不仅因为中小学语文历来就是备受关注的学科:也不仅因为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广泛,有语文教师、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作者;还因为在最近一段时间的讨论中对语文教育褒贬不一,歧见纷呈,大家希望求得更多的共识。所以,这次会议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也将产生广泛的影响。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正确总结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坚持教改方向,探讨面向21世纪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提高国民语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把这次会议开好,我们应当提倡:第一,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力求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作出比较客观实际的分析。50年来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不是一切都好,也不是一切都坏。一切都好,不符合客观实际;一切都坏,也不符合客观实际。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认真找出存在的问题。不肯定成绩,把语文教育说成一无是处,会使大家无所适从,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不找出不足之处,会使大家安于现状,看不清语文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
50年来,语文教育的成绩是巨大的。由于推行简化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大大加快了扫盲和各项文化普及工作的进程。我国在人口数量由50年代的4.7亿增至目前的12亿多的情况下,文盲半文盲率却由85%下降到15%,即做到了让10亿人口能够识字。同期,图书出版由每年7.9亿册发展到每年70多亿册,期刊由每年2亿份发展到每年25亿份,报纸由每年16亿份发展到每年240亿份,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目前我国这种文化教育的大普及,科技和经济事业大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其中就有着国民识字,阅读、写作能力所发挥的效益在内,就有着语文教育基础的也是难以估量的作用在内。,语文教育对受教育者在接受祖国优秀文化影响,培养良好品格、情操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是从众多普通劳动者和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言行、修养中可以找出明显的例证。
至于语文教育的问题,我认为,更多的是出在“应试倾向”上,而不是更多出在教材上,不是说數材不存在问题,教材建设应当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多样化,入选课文题材应更加宽广,风格应更加多样,内容应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要进一步做到求实、求活、求精、求新。但回过头来,审视中小学语文教材,应该说总体上是好的,是在不断改革不断进步的,所选课文,除少数内容陈旧外,大体上都是有代表性的精品,知识性、思想性、文化性都比较好。从教材的功能和作用方面来讲,语文教材是能够承担起提高国民语文素质的任务的。
问题主要出在“应试倾向上,出在考试思想、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上,由于考试指挥棒,尤其是所谓标准化试题的导向作用,导致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令人忧虑、不满乃至严词责难的问题。使得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等作用被淡化了,语文知识也被搞得支离破碎,语文课潜移默化的升华思想感情、激励创造思维的作用和提高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死记硬背的努力和选择现成答案的侥幸心情所淹没了。这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语文教育改革中求得解决,是需要大家在求得共识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下大功夫的。
第二,要有良好的学风。我这里主要想讲这样几层意思:提出问题要有调查研究,问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不要无的放矢,更不能无中生有;开展批评要有善意,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扶正救失,而不是图个人情绪的发泄,更不能恶意中伤;解决问题要有诚意,找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种离开语文教育现实的空洞指责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我们应当提倡实事求是地找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这里提出学风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毛主席在50多年前指出的“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那些东西,现在也还不少。见诸文字的就有什么“误尽苍生是语文”,什么语文“祸国殃民”,什么“中学语文教育承担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听任流氓语言支配的奴隶和奴才”等等。从这些咬牙切齿的恨恨之声中,我们看不到严肃的科学态度,更看不到丝毫对语文教育甚至是对自已言论的负责精神。
第三,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讨论中,提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允许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即使有些意见是相互对立的,也要心平气和,坐而论道,争取在讨论切磋的深化过程中,各自都求得更加全面的认识。摆事实,讲道理,是最重要的讨论方法;尊重事实,服从真理,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让人心悦诚服的态度。
语文教育要不辜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寄予的愿望,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要进一步改革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和评价制度,但最重要的是要改革语文教育思想,必须再一次清醒地确认这样一个道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讲解分析课,那是不成功的语文课,甚至是失败的语文课。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而不应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的说教者,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时刻注意培养兴趣,激发情感,启迪思维,增益智慧,变要求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的教师才是最称职的语文教师。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对于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认识到并率先进行改革实践的不是别人,正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学改革试验最早、试验最多、改革思路最活跃、最有成效的,我看还是语文学科,首先是小学语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境教学”、“愉快教育”、“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大量阅读·快速作文”、“韵语识字”、“字理识字”、“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等教改试验的涌现就是例证。因此语文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我看还是中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应与在教改第一線的教师紧密结合起来,把丰富的教改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又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来进一步指导教改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方向,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一定能够承担起提高国民语文素质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