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代进步要求 构建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框架

2000-04-28 07:52唐栽林
人民教育 200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唐栽林

地处东海之滨的普陀区作为浙江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县区,近年来不断地试图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趋势中,去寻找未来教育的特征,并由此来决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正开始进入信息网络迅速沟通与扩大,时空相对缩小,人类与自然依存关系明显凸现,国际化和多样化、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作为社会和时代的主人,我们在走向新时代的过程中,需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执著地探索未知世界,更快捷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更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更理智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富于创造性地迎接未来的不断挑战,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充满生机,并导向健康、和谐的未来。这种时代的需求必须及时地反映在当前的教育上,反映在对下一代素质的要求中。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主动精神、健全人格、科学思维、自我教育能力、善学习能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基于上述认识,我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十年来逐步实施了以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绿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現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验,基本形成了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新框架。

一、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自主能力,解放发展潜能。

经济领域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实质在于解放了劳动者;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必须解放学生,充分开发他们的发展潜能。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学生,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处于什么地位?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是否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针对当前中小学存在的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作用越位,学生被动,教学效率低下的种种弊端,我们实施了主体性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

首先,我们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和吸收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历时十年的《主体学习,辩证指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明确地提出了《主体学习,辩证指导》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形成了以“五自五导”课堂教学结构和程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学习的“五自”指的是“自启人境”、“自学探究”、“自研交流”、“自评完善”、“自迁创造”;教师辩证指导的“五导”相应的是“激需导向”、“察情导法”、“调控导研”、“强化导评”、“拓思导迁”。这一教学模式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确认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主体性发展本身的重要性,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强调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的具体需要,并从这种具体需要出发,辩证地运用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其次,我们十分重视解放学习困难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推广成功教育。朱家尖中学根据学生学科成绩分化较严重的情况,采取了“保持原编班,学生自愿选择,部分学科(主要是数学和英语)分层教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刀切”。成功教育辅以鼓励性成绩评价,使许多后进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抬起头来走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思维品质训练,培植创新精神。

创造活动是人类最本质的活动。知识经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不可缺少的优良品格、智慧和卓越才能的综合体现,也是促使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必须抓住少年儿童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予以培养。

沈家门一小等一批学校在有关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实施了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验》的研究。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向(兴趣、动机、意志等)、创造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创造技能(精细性、巧妙性、实用性等)、创造人格(进取心、挑战性、冒险性等),力争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大纲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创造兴趣;设计启发思考的策略(提供变式、改变表征、进行比较、引导假设),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探索;根据信息反馈,选择合理的策略;学生进行分类、概括及小结等操作步骤,不断强化思维品质的训练,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五年实验证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明显优于对比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面积得到提高,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

为了进一步探索创新教育,普陀二中作为浙江省创新实验学校启动了实验,实施由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由部分必修课和基本学习要素训练(语言文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科技观念、地球社会价值观、自学自控能力)两部分组成;发展性课程由部分必修课(创造学、思维训练、电脑基础)、自选课(环境科学科技、社会、文化、生物栽培、摄影、英语快速阅读、自然科学发展简史、音乐欣赏、科技英语、现代信息技术)、活动课(德育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劳技活动)三部分组成;研究性课程由专题讲座(如克隆技术、人类基因排序工程、现代战争与高科技、朱家尖海峡大桥设计等)、研究方法课(社会调查技术、数学思想方法、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性实验技术、科研报告、小论文写作等)、应用技能课(综合理科实验、软件制作、美术与创意设计、科技制作与创造)社会实践课(参观社会调查、自然考察)四部分组成。与此同时,通过操纵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创新型集体氛围、弹性管理制度等六大因子,努力达到:学科课程目标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达成;学生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学生找到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等三大目标。

三、实施绿色教育,让学生学会关爱自然,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自然的惩罚和时代的进步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征服、主宰转向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因此,基础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关心”,不仅关心你、我、他,而且关心物种、生物圈地球,既懂得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懂得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在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的同时,使他们成为维持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面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旅游业发达而人们环境意识又较淡薄的实际,我们于1997年以朱家尖岛的幼儿园、中小学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组织实施了《绿色意识与行动——朱家尖岛关爱大自然教育工程》课题,并以该课题带动全区学校普遍开展了环境教育。成立了普陀区环境教育研究会并成为北京“自然之友”协会的团体会员;师生向社会进行大规模的“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组织人员考察了朱家尖的西峰岛,筹建生态保护岛等。朱家尖中心小学被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石油公司确定为“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实验学校”,沈家门六小成立了少年环保学校,并成为全国环保网络学校。目前,普陀区已构建了环境教育的管理网络(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小组)、教育网络(纵向:幼教、普教、职教、成教“四教”兼顾;横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学网络(必修课渗透、选修课強化、活动课参与、隐性课内化)、科研网络(环境教育研究会、课题组)、评估制度(绿色学校、无烟学校)。“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环境教育的层次性”、“环境教育主题活动课设计”等子课题研究已出成果。生动活泼的渗透课活动课、实践课,浓郁的生态环境氛围给学校带来了生气。广大中小学生乃至成人在保护周围环境、垃圾分类、节能等方面的意识和行动明显加强。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育环境,塑造健全人格。

急剧变化、高速发展、日益明显的不平衡、充满刺激与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荷。这既使学生心理问题剧增,也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优化下一代的心理品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快节奏、高竞争、高风险和高压力,使未来的社会能关注人的心理需要,充满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帮助。

1996年,我们以沈家门第一初中为中心,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本着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的思想出发,通过提高校长、教师的认识,课程和教法的改革,适当的行政干预诸因子,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十大任务,以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成立了普陀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咨询指导中心,指导全区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咨询工作。制订了《普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配备、学生每学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的设立及每周对学生个别辅导时间作出规定。开通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319知心姐姐”信箱。咨询内容包括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青春期问题、职业选择等,并据情采取必要的技术干预。成立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创办《普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通讯》,展开了“教师心理素质和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综合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职业中学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行为和行为问题”等子课题的研究。编写的《初中生心理辅导读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心理课摒弃了说教,强调参与,强调体验,强调教给方法,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成立心理测量小组,在测量的基础上为2800余名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许多学校还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报》社区教育等渠道,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参与机制。随着工作的深入,学校领导、教师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学生整体的心理品质有了明显的优化,少数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了矫正,个别学生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其成果受到了省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的专家和华东师大专家的高度评价。

五、实施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培养现代社会技能和信息时代意识。

积极开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校教育技术和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促进学生掌握计算机及其网络这一现代生活的基本技术,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师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培养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意识。这是因为网络背景下大量的信息,可以使人提早感受到新时代的特征和氛围。

在完成“普及实验教学”和“三机一幕”配置的基础上,我们于1998年建设了普陀教育科研网,由中心网站及局域网、光缆联接的高速城域网和电话拨号联接的渔(农)村网所组成,并以2兆带宽的光缆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实现了全区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全面联网(包括城区教师宿舍的光缆联接),以计算机无纸化的信息传输完全代替了传统书面资料传送,区教委和20余所学校主页已上网,充分显示了计算机网络在海岛应用中的准确、可靠、及时、简便、经济等优越性,使我区教育信息管理的现代化步伐走在全省的前列。与此同时,学校计算机配备和计算机教学工作进展迅速。全区学校已拥有30个计算机教室1200余台计算机。每天约有3200名师生在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师计算机应用二级全员培训,许多学校80%以上的教师已能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成立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会,一批学校开展“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新世纪计算机课程研究”、“计算机网络作文”等研究,受到专家好评。目前我们正在筹建八大信息库,拟建远程教育和可视会议系统,进一步开发网络功能,加大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对教育教学的介人度,为教师和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提供先进的学习与发展的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化教育的水平。

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开展对外交流,适应全球化趋势。

一个国家不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一个民族不吸收世界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想像的。民族交融文化并蓄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无疑,坚持改革开放必将是我国的长期方针。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际交往和国际流动也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一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普陀渔业和海运业已开始走向世界。因此,把未来一代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觉悟的全球人是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今年我们启动了以政治、历史和地理教学为背景,以外语教学为基础,以国际交流和因特网交流为渠道的国际理解教育。改革死记硬背式的政治、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教学,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和专题讲座;1993年起开始小学外语课程试点,改革教法;部分中学也与法国、英国的学校建立了交往关系。国际理解教育既对德育提出了新课题,也有利于开拓德育的新思路。如怎样解决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国际理解教育对外语教学既带来了活力又提高了要求,也牵动政治、历史和地理的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实践一定会证明,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地球相对缩小的同时,逐步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初步了解和熟悉国际生活基本规则,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和外语等现代社会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博大胸怀,地球村人的宽广视野,现代人的深邃的洞察力和感悟力,为他们今后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进行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