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海口阳光令人目眩。蓝天下的椰树、低矮的工棚与耸立其间的已经完工或尚未完工的高楼大厦,一起构成了海口独特的明丽街景。这一切,愈发映衬出海南8家信托投资公司此时此刻的晦暗。
----在中国信托业面临全行业整顿的大背景下,留给信托公司的选择早已不多。而在海南这个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意想中的暴风雨又来得格外艰难。
一声惊雷
----7月9日,海南省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处的电话铃响了。电话从遥远的岛国日本打来。
----来电称,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国投)一笔1.328亿美元(合145亿日元)的武士债第二天即将到期。如果到时仍未支付利息,日本的银行将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
----两天之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便传遍了海内外:海国投因到期未能支付日本武士债而陷入债务危机。日本媒体的迅捷而强烈的反应令中国官员再次领教了舆论的压力。
----由此引发的一连串后果令人措手不及。尽管海国投在一星期之后便补齐了这笔过期的武士债利息,但是外界对于海国投前景的种种猜测已铺天盖地。7月19日,北京,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第一次公开披露了海国投有可能被关闭的消息。这是继1999年中国宣布关闭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之后,又一家“窗口级”地方信托公司面临关闭。成立于1988年的这家公司曾被列为中国十大“窗口信托”之一。
----时间已是8月下旬,位于海口市滨海大道的国信大厦一层,海国投的证券营业部仍在照常工作,而国际业务部至少能容纳20张办公桌的大办公室中,只剩下了一位留守人员。这位海南籍人士告诉记者,业务部经理已外出休假;现在除了处理一些以前遗留的事务性工作,基本上不做什么业务。这种状况大概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
----省里下派的调查组于7月底进驻了海国投,国信大厦的22层被悉数占据。调查组一位来自工商银行的女士称:“调查仍在进行之中,大致情况已经基本摸清。”但是记者几次希望进一步了解详情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根据海南省地方金融风险处置办公室的规定,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记者采访”。在她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调查组李组长的办公室,透过半开半掩的屋门,看到李组长正在询问对面的一位中年男子:“那么,你们对外债的使用情况如何?”随后赶到的保安立即将记者劝离了此地。
----有关海国投到期未能支付利息一事,该公司办公室吴坤林主任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在债券到期以前,省人民银行已经要求海国投停业整顿,而整顿期间的每笔支出都需经过人行批准。之所以到期未能付款,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海国投没有支付能力,而是没有得到上面的指示以致造成延误。其实海国投目前资产状况良好,有很多实业,包括餐饮、旅游、酒店物业等等,并不存在所谓支付危机。”据悉,海国投的另一笔外债近日又将到期,还或者不还,目前上面并无明确说法。而公司内部有很多人则认为,如果关闭已经是海国投惟一的选择,迟关不如早关,至少还可以减少一部分利息损失。
泥足深陷
----在海南,海国投还远不是一只最烂的苹果。按照省人民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说法:“在海南现存的8家信托投资公司里,无论资产状况还是债务规模,海国投都只算中等。”
----海国投引起海内外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外债。据海外媒体披露,海南省国投登记的外债总额大约为3.7亿美元,其中有2.28亿为日本武士债券。这被认为是一种较为保守的估计。有关资料显示,作为海南省政府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自成立之日始,“对外融资”就是海国投的要务之一。从1989年至今,海国投已累计从境外筹集资金10多亿美元。
----海国投的大部分资产都投资于香港的房地产,香港楼市1997年以来的持续低迷显然给回收资金造成了极大困难。而投在海南美兰国际机场、环岛高速公路、粤海铁路通道等重要基础设施上的资金,回收期又极为漫长。另一方面,自1997年海南开始对信托业实行整顿以来,高息揽存和银行拆借两条路均已被堵死,失去“血液”供给的海国投旋即陷入支付危机。
----海国投的兴衰正是海南8家信托投资公司发展的缩影。按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一位监管官员的说法,“胆子最大、违规最严重、问题也最复杂”的是赛格公司。
----海南赛格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海南信托业属于后起者,但发展速度相当快, 1992年已超越海国投、海南省信托等几家“前辈”,资产规模总计达到80亿。而在此次信托业全面清盘中,它以约80亿元的总债务排在8大信托公司之首,其中还包括少量外债。
----复杂的债务债权关系是清理赛格资产的棘手问题。除了大股东深圳赛格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小股东不下20个;其间又发生了许多股权转让和收购,股东的变动与相互之间关系殊为复杂,间接的个人债务金额尤其不小。这可以追溯到1996年金融机构发行的一种“特种金融债券”。按照规定,特种金融债券只能卖给机构,赛格当时获准发行2.7亿元,但相当一部分却通过各地的证券公司卖给了个人,具体数目迄今不明。更有某信托公司在辽宁的证券营业部拉出一个横幅,上书“国家特种金融债券简称国债,高额回报,限额发售”。许多老百姓看到“国债”两字便买,所有债券当即销售一空。
----在海南信托业内,还盛传着“两个80%”的说法——信托公司80%的钱投向了房地产,其贷给企业的项款中又有80%被间接投资在房地产中。1992年,风靡全岛的房地产热如干柴烈火,海口市郊地价一度被炒到每亩12500元,城市繁华地带的商用写字楼竟卖到每平方米15000港元的天价。适时吸纳的信托业便飞速膨胀起来。后来地产泡沫破裂,信托公司们手中积压了大量地皮和在建楼盘,背负债务愈来愈沉重。最初的办法是通过违规的国债回购“补血”,1995年8月国债回购中止,海南信托业所欠岛外债务总和已有200亿元左右,技术性破产已成定局。
----从1996年以后,深知房地产回升无望的海南各信托公司一直在做各种生存努力,最终几乎演变成了一场比谁违规更有胆识的竞赛:在“疯狂”时期,存款利息最高放到了36%;从银行拆借资金,拆借期为7天、3个月的被放到了10年甚至20年的长线投资中;挪用证券保证金则已成了各信托公司的常规武器。消息人士说,省信托在挪用完证券公司保证金后即出现周转困难,不得不在1999年将名下的证券营业部卖给了地方。另一家公司挪用的证券保证金高达30多个亿,下属的全国十几家证券营业部一个也没有放过。
去留抉择
----1996年之后,海南几乎所有的信托投资公司只是在生存线上挣扎,不少公司的员工工资只能以借贷的方式维持。一些股份制背景的信托投资公司也曾有过迁移省外的想法,但终因过重的债务羁绊而难以动身。
----支付危机从1998年开始愈加严重。有些公司一开始限额支付每星期1000元,不久变成了每月1000元,再后来限为每星期100元,现金兑付几近停止。1999年下半年,上百的农民开始聚集在省政府的门前,打出了“国投还我血汗钱”的横幅。
----当地法院接到的针对信托投资公司的案例堆积如山。1998年,就在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各地法院停止审理执行与信托投资公司有关的案件之后,海南省仅高级人民法院便记录了与信托有关的案件42起,诉讼标的总额达16.60亿元人民币。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海南省政府从今年初开始介入信托业整顿。由省政府、省人行和各商业银行抽调人员组成8个调查组,立即被分派到各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清产核资,公安、行政、法院各种力量也被调动起来,成为此次整顿最鲜明的特色。
----在整顿中,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们都受到了法院和公安部门的“特殊保护”。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称,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有问题的人携款潜逃。据悉,这家直属于省财政厅的信托公司已有两任总经理出逃。另外,外地的债权单位发现通过法院追索债务的办法失灵,许多地方便动用公安越省抓人,省信托的一位副总不久前还在与债权人对话时被愤怒的人们包围殴打。
----至此,“关闭”的命运其实已经很清楚,惟一的悬念只是会不会有个幸存者。原定7月中旬公布的人民银行的公告直至8月底仍未出来,原因据说是省里仍竭力希望保住一家,但是上报的方案却被中央一次次打回。
----据知情人士透露,根据这份迟迟不肯露面的公告,海南省8家信托投资公司将全部被关闭,证券部则合并组成一家证券公司;非证券业务部分重组为资产管理公司,对全部遗留资产进行整理和处置。处理债权债务的总原则是自然人的债务和外债全部归还,而国内机构债权人的债务则以谈判方式协商解决。为了保证支付,海南省将以财政收入做担保,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贷款100个亿,用于自然人债务与外债的偿还。
----在现存的8家信托投资公司中,海南港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已于去年被香港中银国际有限公司收购,其信托部分已被撤销,证券部则并入中银旗下,资产与债务由中银消化。海南省信托投资公司的债务规模大约十几个亿,所属证券部已于去年卖给各地。而海南汇通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则对下属的证券营业部实行整体转制,重组后的证券公司成为汇通旗下的控股子公司。除此之外的几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部则将合而为一,据说未来的这家拥有40多个网点的证券公司将在全国排名第七。
----海南省人行的一位官员则否认了“整体关闭”的说法。他特别强调,“如果只因为资金一时周转不灵而导致现在的状况,通过中央的再贷款自己能缓过劲,并且符合人行即将颁布的管理办法,就可能予以保留。”至于哪家最有可能被保留,这位官员拒绝透露更详细的讯息。
----实际上,根据业内人士的看法,海南的8家信托投资公司每一家都是千疮百孔,其资产状况之坏在全国都可成为典范;换句话说,无论哪一家都已经没有保留的必要。与政府的态度相反,一些信托公司的老总已心生厌倦,回想这几年来勉力维持的辛苦,许多人对于信托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但是,不到最后公布的时候,一切便在未定之天。这8家信托投资公司还须等待最终的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