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机构投资者缺陷

2000-02-10 08:32
财经 2000年9期
关键词:投资者培育监管

8月的大部分时间,中国证券市场是在一派喜洋洋的气氛中走过来的。报章上对于年来市场走势“碎步慢牛”的概括让众多投资者觉得很熨贴,而在解释罕见的长牛不衰时,便有诸多关于机构投资者支撑局面的分析,有报章进而公布了“机构投资者大举入市”的捷报:到7月31日为止,沪深两市A股机构投资者数量已达35.67万户,比去年底陡增26.49%,增幅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

----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多了,正符合管理层年初以来“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战略构想。机构投资者充当投资主体正是国外成熟市场的常态,种种益处无需赘述。然而,我们更想冷静地提醒市场上的方方面面,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作用其实有正力也有负力,特别是中国市场情形特殊,“此机构绝非彼机构”,不应一味祭概念的大旗,无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那些制度性缺陷。否则,基于理论的理想很容易被现实击碎。

----与国外市场很相似,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也是指的券商、证券投资基金,还有即将大步涌来的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等,但这只是形式和名称的相同。中国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我们的机构大都姓公、姓国,产权归属同一。在这种产权框架之下,多数公司内部既无具产权约束力的法人治理结构,又无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在目前违规流行、寻租普遍、腐败从生而且监管力度欠强的大环境中,很难想象这些机构们都能够洁身自好,自觉守法守规;更难想象这些机构中的能人们都能够两袖清风,只考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规范、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作用未必仅是正面的,在许多情形下,其负面作用很可能更大。

----眼前的现实就无法使人乐观。市场上人都承认,当前的股市大多数股都有“庄”,庄家主要是一批实力雄厚的大机构,好听些说法叫“主力”。不少主力做庄时违规操作,其建仓、洗盘、拉升、出货的全过程,无论是“长线”还是“短线”,每每通过与上市公司联手完成。制造假情报、事先买消息的内部交易比比皆是,在操盘中为自己及亲友创造机会的“五轨搬运”屡见不鲜。这些主力动向和主力做庄的办法,在市场上不仅不是秘密而且被视之当然,甚至堂而皇之地登在各类官方媒体上,毫无愧色也不畏查处。这样的情形,与黑金政治影响下的台湾股市其实已经非常相似,所不同的倒是人家时有监管当局“扫黑”、时有大众媒体“扒粪”,而我们却极少见动静、一派祥和。在如此市场现实面前,仅仅为机构入市欢呼实在太过简单了,所需要的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当然市场的发展总不可能全无暇疵,阴暗和曲折都包含着必然。但因为市场对于中国改革至关重要而且已经风险奇高,正视市场中的阴暗,正视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缺陷便格外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当谈到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乃至“超常规培育”时,就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亦即热情的、鼓励型的培育,以及严酷的、管束性的培育。具体而言,对机构投资整体应当更强调多种所有制结构,严格内部监管,并支持其改革内部机制,肯定管理层持股的方向;机构投资者所处的外部环境也需要法制意义上的严峻性。严格监管、持法不阿、信息公开、舆论充分缺一不可。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历了太多的风雨,走了太多的弯路,现在走出的每一步,都须兼顾方方面面,在正本清源上更具力度。

----证监会的周小川主席有一个最新讲话,专门谈到了监管部门要向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方面进行职能转换,而“不能以调控股票指数作为工作目标”。这种看法得到海内外业界有识之士的很大肯定。如果周主席说的是真心话,而且已经得到最高层的完全认可,就应当看到监管机构鼓励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并不含有让其支撑“碎步慢牛”(或快牛)的功利性目的。进而也就可以意会市场的铁律将如何发挥作用:机构投资者大举入市之后未必总是锣鼓声声,更严酷的局势还在后面。

猜你喜欢
投资者培育监管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