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教育的文化思考

2000-02-02 00:49孙汉忠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5期
关键词:人才精神传统

孙汉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就给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个严肃而重要的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环境中,创新教育必须冲破旧的文化传统的束缚,打破僵硬的教育文化思想,从封闭的氛围中走出来,才能形成21世纪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一、封闭的教育文化传统对实现创新教育的束缚

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古到今都是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自从科举制度建立以后的1300年问,这一形式总的没变。解放后,我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完备的教育体系。但由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严重地偏离了国家规定的教育方向,形成了现在被人们称之为“应试教育”的模式,或者叫“知识型教育”的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上,放在符合“标准答案”上;老师都疲于奔命,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和升学指标,大大地偏离了教育本来的职能——唤起人类创新能力和创造欲望,培养完美的人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德·加德纳桑在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状况进行一番研究之后,在其新著《怎样开发创造力》中写到:中国人在教育方法上不愿看到离经叛道,不喜欢开放性,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传统教育的延续。

中国教育缘何走不出这个应试教育的怪圈?一方面看是升学导向把学生都推到了越走越窄的道路上,同时也把学生培养成读死书的人;从根本上看还是中国自古至今的文化观念没有改变。

首先,“官本位”的思想没有改变。儒家教育思想是以读书为跳板,而达到“劳心者治人”的目的。科举制度确立以后,“读书做官”思想代代相传,蔓衍不绝。直到现在,国家也把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与行政官员级别挂钩。把院士待遇与副省级待遇相提并论,美其名曰尊重人才。殊不知这就是在提倡官本位思想,提倡当官高人一等思想。

其次,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强调服人。从儿童起,就强调儿童的服从听话,培养出的人才也听话服从。无怀疑精神的教育实为奴性教育,是听命教育。这种教育忽略了主体人的自然属性,忽略了人的心灵,一味地培养只有服从而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被动的人。人的主动性完全被扼杀,他们在学校是一群只知背公式定理和标准答案的复印机式的死读书的人,到了社会上也只是会听从上级操纵的应声虫式的办事员,人的创造精神、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被淹没在唯唯喏喏的奴才式的应答中。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系统是一个自满自足的封闭系统。儒家文化也罢,道家文化也罢,还有那被中国化了的佛教文化也罢,其根本的特点就是以压抑或节制人的个体生命欲望和主观精神意志为特征的。所有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均是教化人们应当随遇而安,满足于温饱,满足于有一个好皇帝,有一个好上级。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何能有改革创新精神,如何能有科学、民主精神,如何能有竞争精神?

二、搞好创新教育的几点意见

1.克服封闭的文化传统影响,全社会都要注重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人要改变自满自足的奴性文化教育的传统,让学生回归自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人的主观创造性,鼓励学生理性的怀疑。因为理性的怀疑是一种科学的探索精神,是保障这一人人具有的科学认知权利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理性的怀疑,才有可能发现一切不真实、不可能、不可靠等假象、表象,从而深入理解科学、发现真理。怀疑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发现人才的过程。全社会创新氛围形成了,我们的创新教育也就收到实效了。中国封闭的文化传统流传了几千年,浸透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冲破这种束缚,就要全社会的努力。社会各界(包括家长)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鼓励孩子从小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精神。

2.创新教育应贯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应该把通才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只有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造性。对各种有专长或兴趣的学生组织“专才”教育,发挥各自的特长,引导其发展,这样才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发现人才并加强培养,这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破除旧的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旧时人们往往看不惯那些“异想天开”的人,更不宽容“出类拔萃”的人。只有改变人们这种陈旧的观念,才能让人才脱颖而出。对独立取得技术成果的学生,学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继续开发。实现成果的商品化或成果转让,或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基金,使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应允许学生暂时中断学业,保留学籍,创办经营型、生产型公司以转化自己的产品。

3.应加强对教师的创新教育,带头改变旧文化观念的束缚。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学生的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过,“一流学校”不是看其校园规模、学生数量是否一流,关键还是看教师是否一流。今天,我们不仅仅是需要个别的革新人才,而是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教师。有名师才能出高徒,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针对目前国内学校教师的现状,应当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使他们带头改变传统的文化观念,带头破除“师道尊严”的陋习,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较多的自由思考、自由活动、多方面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本专业以外知识的学习,尤其应加强人文经管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改变以前学习知识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向一流教师迈进。在大学推行导师制是进行创新教育、发挥教师创新能力的有效办法。从高年级和毕业班开始,实行导师重点辅导和参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创新活动。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高教所

(淮阴223001)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人才精神传统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拿出精神
少年力斗传统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