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百鸣
提到传染病,也许连不懂医学的门外汉也会很快联想到结核、伤寒、麻疹等等。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与传染病致病因子进行着殊死的斗争,直到20世纪抗生素被发现、免疫预防方法不断臻于成熟,我们才逐渐掌握主动权。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公共卫生设施和传染病监测网络的不断健全。现代医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大多数过去肆虐人类的“经典”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天花、脊髓灰质炎,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它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叫人谈虎色变。应该说,人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成就是十分巨大、卓有成效的,在这当中,林林总总的抗生素、消毒剂和其他化学药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是不是在人类拥有众多的“常规武器”之后传染病就会乖乖俯首贴耳?是不是人类从此可以在传染病面前高枕无忧,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是不是可以放弃关于传染病的监测和研究,而只需将精力全部放在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上?回答是否定的!
有关传染病研究的新进展告诉我们:第一,新的传染病目前仍在不断出现,像艾滋病病毒、埃搏拉病毒、大肠杆菌0~157等等,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只要人类存在,威胁我们健康的传染病致病因子就永远不会消亡。旧的传染病消灭了,新的传染病还会不断“涌现”,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人类至少发现了29种新的可以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第二。将传染病围歼杀灭以绝其种的想法并不现实。除了极少数的病原体之外(如天花),消灭致病微生物几乎比登天还难。因为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他们适应环境、产生变异的能力颇强。盲目喊打喊杀,除了付出十分昂贵的经济代价之外,还会换来大批更加难以对付的耐药微生物。人类在它们面前可以说是更加不禁风。第三,在传染病和非传染疾病之间,目前很难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研究成果表明,感染因子在非感染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幽门螺杆菌引起胃溃疡合胃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引起肝癌等等。
从传染病研究的新进展中,我们应该悟出以下道理:一是需要认真负责地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事实表明,人类对于大自然过分掠夺而造成的环境压力,正是产生新的毒力强大的致病因子的催化剂。二是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方面,应该按照医学规律办事,有的放矢,用足疗程。千万不要将其作为“退热”药滥用。三是无论时代怎样进步,医学怎样发展,对付传染病都应采用预防为主的上策,都应通过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讲究环境卫生来筑起坚实的防线。特别是在当前对于艾滋病、肝炎以及其它一些病毒性感染因子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洁身自好,加强自我保护才是最可靠最可取的措施。四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应忽视传染病的破坏力、伤害力。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大部分经典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放松警惕,必须付出巨大精力对付传染病带来的持久挑战!
(编辑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