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晖亮
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儿童,夜间仍出现无意识排尿,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
遗尿症的病因主要有:1.膀胱容量较小。这是由于患儿的排尿控制功能发育落后所致。这些患儿排尿次数较多,而每次尿量却较少。2.睡眠过深。由于患儿睡眠过深,因此,即使有尿意也不能从睡眠中醒来。3.心理因素。亲人的突然死亡,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分离,黑夜受惊恐惧,均可导致孩子遗尿。4.继发于某种疾病之后,如尿路感染、外阴炎、脊柱裂等。但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而是由于心理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目前认为,采用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四管齐下的综合措施,治疗遗尿症疗效较好。
一、心理治疗:
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退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取打骂、惩罚的手段,可使患儿更加委屈,从而加重患儿的心理创伤,尿床不但不会减轻,反而会更加严重。因此,对待遗尿的患儿,家长应该多加安慰、鼓励。家庭心理教育,对于遗尿症的治疗甚为重要。
二、行为治疗:
1.设置日程表,记录尿床的时间和可能的原因。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一张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如果患儿不尿床,便在日程表上画一颗红色五角星,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如果患儿尿床时,便在日程表上画一个黑色的三角型,但要及时给予安慰,并记录尿床的时间和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如未按时睡眠,闹钟忘记开,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顽皮,睡前饮水过多等。每周去看一次医生,及时检查,分析并纠正导致尿床的因素。2.忍尿训练,感受膀胱涨满感。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他想小便时,要求他多忍几分钟,每天可训练1~2次,目的在于使患儿学会控制排尿。
3.排尿训练,膀胱功能锻炼。鼓励患儿在每次排尿的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4.定时叫醒,建立条件反射。要求家长在孩子以往每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或亲自叫醒患儿,起床排尿,以建立条件反射。并要求患儿自己上厕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清醒的情况下,能把小便排净。
三、药物治疗:
每天临睡前服用氯丙咪嗪,7岁以下7~10毫克,7岁以上10~15毫克。一般12周为一个疗程。12周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则能巩固疗效。氯丙咪嗪有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醒来起床排尿。使用这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
四、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采用磁贴,贴敷的部位是双侧肾俞、膀胱俞、中极、气海等穴位,3天换贴1次,30天为1疗程。磁贴具有使膀胱内逼尿肌松弛、出口处括约肌收缩的作用,由于是通过穴位贴敷发挥作用,所以它可以代替针灸起治疗作用,又可以避免针灸使患儿产生的惧怕和疼痛,易被患儿接受。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俊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