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彩文
第一部《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一个老儒所编撰的启蒙读物。史载吴越钱氏在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率土归降,故《百家姓》以宋朝皇帝的姓赵为开头,其次为钱塘吴越王钱镠之姓,孙乃钱镠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后主的姓氏,第五至第八均为钱锡后妃的姓,次则国之大族。从《百家姓》的排列次序来看,反映了北宋初年几大家族的权力分配情况。
《百家姓》全书像一首四言诗,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读起来琅琅上口,与《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称为四兄弟。最早的《百家姓》收有四百十一个姓,包括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为中国的常见姓氏,它从北宋起就作为启蒙识字课本广泛流传,作为幼童必读之书。后继明、清人增补,《百家姓》收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双姓六十个。后世虽有各种改编本,但都未能代替《百家姓》,“赵钱孙李”,直到现在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另外,还有《蒙古字母百家姓》、《女真字字母百家姓》流传于兄弟民族中,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及民族意识演化的窗口。
第二部是《皇明千家姓》。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进行了户口调查,各省统计总册上报户部,户部再类编全国人丁、事产总册,进呈皇帝御览。凡送户部的户籍册,都用黄纸作封面,故此称黄册,正式名称叫“赋役黄册”。吴沈、刘仲质据此编纂了《皇明千家姓》,收集了一千九百六十八个姓氏,计二千一百六十八字,以“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开头,把明朝皇帝的朱姓放在第一位。虽然冠有“皇明”头衔,用封建政权的力量流传了一阵子,但影响远不及《百家姓》,此书现在已散佚。
第三部是《御制百家姓》。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编的。清朝皇帝姓氏为爱新觉罗,故无法将其编人书中,但清皇朝提倡“尊孔读经”,于是便以“孔”姓置以各姓之首,如“孔师阙党,孟席齐梁”,继而以孔门弟子之姓排列,如“冉季宗政、游夏文章”等。收集姓氏四百三十九个,计四百六十二字,是《百家姓》的另一种姓氏汇编。虽然冠以“御制”头衔推行了一阵子,但影响也不及《百家姓》,世间流传的仍是《百家姓》。
1996年10月由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是一部信息量高度密集而又检索方便的姓氏辞书。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博士杜若甫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历时四年编纂而成的。计170万字,共1400页(36开本)。这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一项科研成果。是研究中国各民族古今姓氏的集大成之作,共收集古今中国人姓氏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复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比以往收录姓氏最多的台湾出版的《中华姓府》还多4769个。是一部具有研究和收藏价值的大型工具书。
(责任编辑/宋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