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清 张建民
在《廊桥遗梦》风行一阵之后,又有一部小说受到美国读者欢迎,持续热销,这就是詹姆斯·里德菲尔德(James Redfield)所著的《塞莱斯廷预言》(The CelesrineProphecy)。故事框架:在秘鲁一个名叫“塞莱斯廷”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部古代手稿,它的书写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是用阿拉姆语写的,据说旧约圣经的大部分文字也是用这种语言写的。经过翻译,人们得知这是一部预言书,它预言人类社会将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发生重大转变。手稿的思想引起秘鲁政府和教会的不满,他们封锁消息,查禁手稿,并对那些热心于研究和传播手稿的科学家和神父进行镇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描写一个美国青年在听说手稿的事情后只身前往秘鲁寻觅“塞莱斯廷预言”的种种“奇遇”。
小说的故事带有某种传奇色彩,但小说受到美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决不单凭这个故事。这是一部主题相当严肃,思想相当深刻的小说。据说手稿残存九章,每一章包含一条“真知”。小说也相应地分为九章,叙述人们对这九条真知的发现和领悟。“真知”原文为insight,指的是某种洞察力或对生活的某种真知灼见。小说通过对这九条“真知”的逐一阐发,提出了关涉人类生存及意义的一系列“新的见解”。这是现代西方人,站在世纪末,也站在千年末的历史关口,打量现在,回顾以往,瞻望未来。这是现代西方人面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在反思、在设问:“我是谁?”“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人类将要终结的不仅是一个世纪,也将是一个千年(即公元第二个千年)。也许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对这个千年的意识并不强烈,但在西方人心里,深深地缠绕着一个“千年情结”。当这个千年开始的时候,那是在中世纪,人的生活是由强大的基督教教会的牧师规定的,世界和人生都显得很单纯,主要是精神性的;生活被解说成经历一种精神考核:获得或失去拯救。到了这个千年的中叶,即十五世纪,一场“公然的反叛”推倒了神的权威,人们抛弃旧的神学世界观,确立起科学的现代的思想观念;人们热衷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享受而不再关心人的灵魂。只有当走近这千年之末,西方人才渐渐看清了五百年来发生的一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关切已演变成一种偏执(preoccupation)。西方文化呈现出一种病态。人们沉湎于构造一种世俗的、物质的可靠性,来代替已经失去的精神的可靠性。而人为什么活着,人的精神状态是否健康,这类问题慢慢地被搁置起来,最终完全被消解掉。人们只求舒适地活着,不问为什么活着。现代社会偏重经济发展不仅给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损伤,而且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并最终威胁到人类赖于生存的家园。
小说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危机意识,人及人类的生存危机,但作者对社会发展,尤其对人类的前途是并不悲观的。作者认为,真正的危机不是存在的问题,而是人们的麻木不仁,执迷不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对生存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这本身正是希望所在。作者由当代科学发展的两项重要成果,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得到启发,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能量(energy)系统,物质是能量,生命也是能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是一个个能量场;万事万物之间能量是运动的,可以转换的。作者综观历史得出结论: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冲突,从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皆由能量争夺引起。也就是说人类的所有冲突缘于能量匮乏而产生的能量争夺。人们目光短浅,汲汲于私利,热衷于争夺他人的能量。而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争夺加重了能量匮乏,能量匮乏又引起进一步的能量争夺,因此人类纷争不息,难于自拔。人类因激烈的能量争夺正以惊人的速度老化。人类要走出匮乏——争夺——匮乏的怪圈,唯有放弃对人际能量的争夺,转而把自己同更广大的、更高层次的能量系统连接,也就是说从大自然,从宇宙的大能源中去汲取能量。这也就意味着人类要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要有一颗爱心:爱他人,爱自然。以能量的观点来看,爱是一种奉献,同时又是一种回报。你爱得越多,奉献越多,你得到的回报也越多,你的能量也就越充足,你的境界也就越高。利他即是利己。
当然,要转变观念,修正行为方式决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但丁在幽暗的树林里迷路,在前往披着阳光的山头的路上有野兽挡道一样,人要同更高层次的能源接通,向更高层次的自我进化,也必须跨越障碍。这种障碍主要是内在的,自我的,即在童年时期一定的家庭背景中形成的某种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习惯,作者称为“控制剧”(control-drama)。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给自己带上了这副或那副面具,扮演这种或那种角色,而真正的自我被遮蔽了,扭曲了。手稿呼吁人们在旧世纪结束之际,在跨入新时代之前,清理自己的过去,认清自己的真实面貌,明确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也就是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超越过去,才能走向未来。
(The Celestine Proqhecy. AnAdventure by James Redfield.A TimeWarnerCompany.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