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彬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医学领域里还存在着四大医学难关。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在世界各国的死亡率中,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因患病率高达11.4%、病因不明、治疗不易痊愈、容易复发以及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而被列为第四大医学难关,国内外精神医学专家和学者们都在致力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探索与研究,期待着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能够攻克这个医学堡垒,一旦此目标得以实现,那么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就如对阑尾炎、皮肤感染等疾病的处理一样易如反掌。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陆床上主要表现为感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情感失调、意志行为的异常,病人可以在病态的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发生冲动、伤人、自杀、毁物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没有药物能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只能采取手铐脚镣的办法实行强制性管理,以防止他们肇事生非危害社会;故对管理精神病人的场所有“疯人院”之称。50年代后期,有人用氯丙嗪(冬眠灵)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研究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们的处境也有极大的改善。
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尽管这类药物不下数百种,效果和作用各有特点,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一次性地根治这种疾病。按照中医的理论,抗精神病药物只能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是因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未明。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和针剂两大类。前者尽管有近百种之多,但不能单一使用,须数种药物合并使用,并需每天服用。后者则是一种长效制剂,只需半个月或一个月注射一次,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但是副反应明显,效果亦不及前者。从,临床治疗的结果来看,25%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第一次发病后经系统的治疗,出院后能坚持长期服药即可完全痊愈,50%的患者则病情时有反复,迁延不愈;还有25%的人趋向慢性衰退,丧失工作、生活的能力。形成这种橄榄状现象的重要一点就是病人及其家属对长期服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根据临床经验,第一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其康复的可能性与临床治疗的系统性、彻底性和服药的长期性呈正相关。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属不待疗程结束就出院,或病人诉说躯体不适就擅自减药、停药,或认为病已好了没有必要长期服药等等,从而导致这类病人很快复发或症状加重。
精神分裂症病人一旦第二次发病就意味着今后无痊愈之可能,并且越发越重。认识这一点对于第一次发病的患者家属来说尤为重要,作为家属积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的药物治疗,对于预防患者精神病的复发,减轻精神症状,恢复他们工作、生活的能力,避免对社会和他人生命财产的危害,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