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是大非”

1992-07-15 05:29
读书 1992年11期
关键词:红学俞平伯曹雪芹

安 迪

一代学者俞平伯先生晚年身患重病、神志模糊时,曾用颤抖的手,写过些勉强能辨认的字。其中一纸写道:

“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

另在一纸上写道:“千秋功罪,难于辞达”。

自一九五四年的那场大批判后,俞平伯先生很少说及红楼,“文革”中更是绝口不谈。可到了晚年,虽“历历前尘吾倦说”,却依然念念不忘曾让他大吃其苦的《红楼梦》。据先生家人的回忆,老人去世前不久,一反常态,像着魔似地坐在书桌旁翻看“红楼”,一看便是半个多小时。一会儿让家人把“脂批本”拿给他,一会儿又要他自己的“八十回的校本”。老人临终前一直想写重评后四十四的文章,但毕竟力不从心,身不由己,曾对家人说:“我不能写了,由你们完成,不写完它,我不能死!”遗憾的是,老人还是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了这是是非非的尘世。

红学百年,几经沉浮,门户森严,是非难辨,剪不断,理还乱。俞平伯先生晚年所说的“大是大非”,就是红学的一大论题,即对后四十回的评价。指出《红楼梦》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这是考证派的一大研究成果,基本已被红学界普遍接受。正如俞平伯在《红楼梦辨》中所言:“《红楼梦》只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后那里还有《红楼梦》?”考证派是彻底否定后四十回的,并“视程(伟元)、高(鹗)补作为寇仇,斥为‘狗尾续貂,贬称为‘伪续、‘伪后四十回,认为续书是对雪芹原著的亵渎,绝不能容忍,必欲一刀斩去方可一快。”(刘梦溪《红学》318页)

许多红学家提出了对曹雪芹原著后四十回情节的推测,更有不少另起炉灶,重作续书者。但是谁也没有那点自信和勇气舍程、高续作而自代之。再说读者也不会接受只有八十回的《红楼梦》残本。大概正是在这层意义上,俞平伯先生临终幡然悔悟自己当初腰斩《红楼梦》“有罪”,而能够随曹雪芹原著传世的只有程、高的续作。

贬斥也罢,否定也罢,另作推测也罢,若无程、高的后四十回在,这一切也就不存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句玩笑话,这些红学家应该感谢程伟元和高鹗给了他们存在的可能。

由此而想到近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的“序录”中的一段话。余先生说,近代高明之士,对纪昀的“四库提要”,“自持其一家之说,与‘提要如冰炭之不相容,遂厌薄其书,漫以空言相诋毁,亦未足以服作者之心”了。以余先生之学识,集一生精力所萃,著此《四库提要辨证》,却也道:“纪氏之为‘提要也难,而余之为辨证也易,何者?……纪氏于其所未读,不能置之不言,而余则惟吾之所趋避。譬之射然,纪氏控弦引满,下云中之飞鸟,余则树之鹄而后放矢耳。易地以处,纪氏必优于作‘辨证,而余之不能为‘提要决也。夫蠹生于木,而还食其木。柳子厚好读《国语》,乃能作《非国语》,盖必与之相习,然后得其要害也。”这里虽然有余先生的自谦,但却也是做学问所必需的态度。

猜你喜欢
红学俞平伯曹雪芹
“科学方法”的诞生
打破传统红学史写作模式
以临床专业学生为中心的超声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曹雪芹邀棋
回归文学本位与鲁迅的红学研究
你们和我不一样
李辰冬剽窃俞平伯疑云
俞平伯的奇思妙想
曹雪芹送彩礼
最顽强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