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济华
问:何谓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
答: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正常心脏瓣膜的一种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其动态变化值得重视。这种老年性疾病早就存在,只不过近十年才为人们逐步认识,国内研究此病仅几年时间,因而不少临床医务人员对此病还缺乏了解。老年病专科门诊时,不少病人问及这方面的情况,尤其是疑有该病的老年人更加关心。
问:该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答: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情况,国内、外报告差异甚大。1985年,上海报告发病率为23.07%:1986年北京报告发病率为70%左右;1987年南京报告发病率为25.0%:国外有的资料则高达74%,甚至有的资料提出8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为100%。大多数学者发现,该病的发病除与年龄的增长呈正相关外(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还与性别有密切关系。由于该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退变和二尖瓣退变,因而学者们在这两个瓣膜退变与性别的关系上作了不少工作,发现主动脉瓣退变多见于男性,国外资料,男女之比为4:l,国内为2:1;二尖瓣退变则多见于女性,国外资料,男女之比为1:4,国内为1:3,值得临床工作者注意。
问:该病与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有什么关系?
答:两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两者常同时存在,甚至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率还高于缺血性心脏病。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心瓣膜的老化退变,主要病变在瓣膜,而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病变在营养心脏的血管呈缺血性改变。如两种疾病同时存在,无疑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问:该病有什么症状和临床表现?
答:该病早期几乎无任何症状,只是当出现合并症,如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时才有临床表现,包括心悸、气短、水肿、早搏等。该病还可能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机会增加。退行性病变(钙化)也可侵及心脏传导系统致传导障碍,因此,该病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听诊发现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有杂音常引起医师们的警惕,但杂音并无特异性,只能作为诊断的线索。有学者指出,本病引起的钙化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尤其伴二尖瓣狭窄者,预后不甚乐观。
问:如何诊断这种疾病?
答: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诊断要依据心脏听诊,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及排除原来心瓣膜病等方法。诊断要点如下:(1)年龄在60岁以上;(2)在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区听诊到明显的杂音;(3)x线检查时见有明显的改变;(4)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改变;(5)既往无心瓣膜病变,也未接受过放射线治疗。其中,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最大。目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我国各级医院基本普及。为避免加重病员负担,可先作认真听诊,筛选出一些可疑对象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阳性率。听诊时,病人宜取仰卧位或坐位,应详细记录杂音的位置、强度和范围,这样可为确诊提供线索。
问:该病的发展与预后如何?
答:一般来说,该病发展缓慢,但也有发展比较快的。病情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患者生理、心理、营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预后,各人差异甚大,主要与患者心脏本身的状况有关。该病可以作为一种疾病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时存在。我院的资料表明,单独存在者占63.2%,合并其他病症存在者占36.8%。在并存其他严重心脏疾病的情况下,预后将很差。
问:如何防治这种疾病?
答:本病一旦确诊,即无法治愈,因而关键在于预防。患者应定期复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还应特别注意心功能。我院的资料显示,平时爱活动,坚持打太极拳,练气功、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远低于活动少的肥胖者。故我们认为,有效地实施自我保健,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安排饮食,将延缓心瓣膜的退化进程。有人提出,这些措施最好从老年前期(45~59岁)做起,并持之以恒,还有人指出,适当服用人参蜂皇浆或黄芪有一定好处;此外,灸足三里也可一试。
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进行的。若该病单独存在,则一般不需特别处理。
值得指出的是,确诊该病后,既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马虎;既
不要背包袱,也不要听之任之。这种疾病是人体老化的必然结果,关键在于,如何采取积极措施,推延这一老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