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是某部的水电兵,入伍3年了。为使用新设备,我刚刚接受一次培训,马上就要投入紧张的施工。就在这时,未婚妻来了一封信,催我回家结婚,而且要我办了退役手续再结婚,否则就跟我“吹”。
我是左右为难,还没为部队出力,怎能开口要求“走”?可未婚妻那边也得有个答复。总不能说“吹”就“吹”。请问,有没有一个两全之策?贵州张峰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中专生,虽然高考败北,但我坚信,只要继续努力,同样会有所作为。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我辞掉了班干部。当几年班干部也不能锻炼成“成吉思汗”。若把精力放在我的四大爱好(文学、书法、摄影、法律)上,成功的希望会大得多。我的选择是否正确?
四川车英
张峰、车英两同志:
你们两位,一个是战士、一个是学生,身份不同,遇到的情况不同,但提出的问题有共同之处,就是怎样处理好生活中的“两难”。
“两难”是个永恒的课题
不知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两难”是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课题,谁都会遇到的:
上高中、上大学,真是读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上几年职业高中,要学历没学历,要本事没多大本事——这是求知上的“两难”。
奔着“吃皇粮”的单位去,可能是“铁饭碗”,但收入有限;奔着“自负盈亏”的单位去,可能钱挣得多,但又不安稳——这是择业上的“两难”。
待人处事过于认真,常常弄得别人敬而远之,甚至自己被孤立起来;事事随波逐流,又常常弄得很庸俗,甚至要违心从事——这是人际关系上的“两难”。
细想,生活中还有数不尽的“两难”。你们两个人提出的问题当然也在其列:
留在部队,姑娘不干;退役结婚,有愧国家——这是张峰同志此时此刻的“两难”。
当了班干部,顾不了自己的“四大爱好”;辞了班干部,心里又七上八下——这是车英同学的“两难”。
别把生活中的“两难”看得那么重,好像生活故意和你作对似的。读读《矛盾论》你就会坦然多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但眼下你们遇到了“两难”,今后这将是个永恒的课题。
天平该向哪边倾斜
“两难”无法回避,但“两难”并不意味着半斤八两。把它们放在“天平”上,有一个向哪边倾斜的问题。
涉及国家利益时,砝码要加重。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家事服从国事,是公民的基本觉悟。
涉及长远利益时,砝码要加重。当今,有些人在伦理、道德方面严重退化,以至出现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在这方面年轻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干那种缺德的事。
至于你们两位提出的问题,应该向哪方面倾斜,就不言而喻了。
部队需要你留下,这显然是国家利益,你的未婚妻怎能不通情达理呢?
同学选你当班干部,这显然是为公办事,有这么个锻炼机会也是难得的。
遇到“两难”向哪边倾斜,这里有个觉悟问题,也有个思想方法问题。《矛盾论》中有这样一节《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读懂这一段,就明白该怎样添加砝码了。
“两全”之策不是没有
“两难”之事,求得“两全”之策,不是没有可能的。
张峰同志,留在部队与结婚成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干嘛非要做得那么绝。回家结婚,假满归队,这不是挺好的事吗?请姑娘来队,在军营中度个蜜月,不也是挺好的事吗?两地分居,牛郎织女,的确不是长久之计,但该退役的时候再退役,你就可以呆在妻子身边了。“两难”是暂时的,在“暂时”阶段,争取有限的“两全”是完全可能的。
关于车英同学,“两全”之策更不成问题。没有必要把公益活动和个人爱好对立起来,会写字、会画画儿、会摄影的多才多艺的学生干部更有魅力,至于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那就全看你的奋斗精神和安排艺术了。一个人,到底有多大潜力?有本事的人会“兼顾”,多动动脑筋,就可以避免“单打一”。
处理得当,“两难”就转化为“两全”。说到这儿,我建议你们读读《矛盾论》,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节中,明明白白地写道:“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读懂这一节,就无须一筹莫展了。
希望你们读几本关于思想方法的必读书,这方面要首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读后人会变得聪明起来。雁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