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初
《读书》今年第一期、第五期上发表了杨树彬、姚永铭二同志关于“刑天舞干戚”的讨论文章,当以姚同志的说法见长。然姚同志一定要说“舞干戚”者为“刑天”,则又未免失之于泥。
我们认为“无千岁”确为“舞干戚”形近而误,而“刑天”作“形天”则未尝不可(虽然它们也形近),盖“刑天”与“形夭”为同神而异名也。清毕沅《山海经注》云:“旧本俱作‘形夭,按唐《等慈寺碑》正作‘形夭。依义夭长于天,始知陶诗‘形夭无千岁‘千岁则‘干戚之伪,‘形夭是也。”而始改“形夭”为“刑天”的宋人曾
而宋人曾
“刑天”与“形夭”孰是孰非,实难判定。我们认为这有两种情况:一、要么“刑天”为“形夭”形近而误,要么“形夭”为“刑天”形近而误。清郝懿行看到的《太平御览》卷五百五十五引《山海经》作“形天”(见《山海经笺疏》巴蜀书社影印还读楼刊本)。又袁珂先生《山海经校释》云:“惟作形天、刑夭不可通。”那么袁珂先生所见本子也有作“刑夭”的。这样,形夭→形天→刑天,或刑 天→刑夭→形夭,两种形误的可能性都有,但这两种可能性都缺乏必要的依据,只能算推测。二、“刑天”与“形夭”为同神而异名。袁珂《山海经校释》:“意此刑天名,初本无名天神,断首之后,始名之为‘刑天,或作‘形夭,义为形体夭残。”袁说差近之。现在通行的说法为“刑天”,那是因为“刑天”即断首之义,正与《出海经》中的“帝断其首”相合。而断首则形体夭残,“形夭”即“形残”也即形体夭残,这与“帝断其首”也应该是相合的,更何况《淮南子注》中说“天神断其手后,天帝断其首也”。(按:郭沫若先生《读书札记四则》谓当作“天帝断其首后,天神断其手也”。)
最后,附带说几句。郭沫若先生《读书札记四则》中为了坚持“形夭无千岁”(谓“精卫肉体虽然夭折了,没有活到一千岁,但勇猛的精神却可长垂不灭的”),且不必说“形夭无千岁”在文意和语法上不可通,郭先生不惜曲解臆断了《读山海经》第十一首(即“巨猾肆威暴……”)的文意,用来证明陶渊明是尊仰上帝的,不可能在诗 中歌颂“与帝争神”的刑天,因而“刑天舞干戚”不可通。我们认为,郭先生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的,他的治学态度也不够谨严,因而也是不可取的。这一点,我们不必为尊者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