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具特色的《训诂学》

1987-07-15 05:54杨自强
读书 1987年9期
关键词:训诂谓之语法

杨自强

训诂学曾被人目为一门高深莫测的科学,对这个学科,长期以来是讲求实际的多,总结并上升到理论上的少。近来,这方面的书渐渐多了起来,不少名家都有专著问世。而洪诚教授的《训诂学》,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本。

贯穿于全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一切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从训诂实践中来阐述训诂的原则、方法,来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往往是在简单介绍一条方法后,列举大量的实例来说明问题,给人以方法上颇多启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益处,象对“因声求义”这一训诂学上的重要方法,作者从理论上阐述的并不多,却从《段注说文》、《广雅疏证》、《小学述林》等书中选取了几十个例子来说明,如本书七十七页“无虑,叠韵字也,或体亡虑;诸妄犹诸凡,诸凡犹都凡耳。无与亡虑之亡声相近,诸妄亦叠韵也,无虑转为孟浪,孟浪犹莫洛,孟浪无虑皆一声之转,皆都凡之意也。”象这样的例子读上几条,自然而然对什么是“因声求义”及如何应用这个方法了然于心了。这比之于那些不厌其烦地大量引用名家的说法,使人读了仍不明所以的做法,实在有足多者。

本书广泛吸收了段王以来的训诂成就,并不时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多发前人之所未发,如象“训诂”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象段玉裁认为,训诂是支配性词组,即解释古语。作者通过分析《毛传》、《尔雅》中训访两字的用法,指出“古人用此二字均有名词、动词之别,致言谓之访(名词),解释致言亦谓之诂(动词);解说谓之训(动词),解说的词语亦谓之训(名词)……诂与训,《尔雅》以之称所释的词语,《毛传》以之称词语的解释句……解诂与‘训诂同,是并列式,不是支配式”,令人有耳目一新,疑云全扫之感。还有象对“中寿”一词的考释,深为陆宗达、徐复先生所赞赏。一本理论著作能做到这样,确实不多见。

讲训诂而不通语法,则往往不能贯通全文,并直接影响到对词义的理解,因而讲训诂决不能离开语法,而这一点往往为许多训诂学专著所忽略。本书则专辟“句法规律”一书,详论语法对训诂的作用。作者认为,有些词语,单从训诂角度有时很难讲清楚,因而必须从语法入手来进行阐述。如《孟子·梁惠王上》中一句很常见的话,“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一般很容易把“宜乎”理解成“难怪……”而这样似乎也讲得通,而如果从语法上追究一下,就会发现先秦时并无这类句法。作者指出,这是感叹句的谓语前置,“宜乎”是“百姓之谓我爱”的谓语。如此,则涣然冰释矣。象这类例子,书中尚有许多。

唯一可说遗憾的是,此书是在洪诚教授病重时完成的,来不及详加修订,因而显得尚不够系统严整。

(《训诂学》,洪诚著,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七月第一版,2.00元)

猜你喜欢
训诂谓之语法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评介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跟踪导练(二)4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参考答案
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