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
人们的认识总不可能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变革时期。议论纷纷,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现代化——这个关系全民族未来的幸福之神,终于站在历史的地平线上,向着中华民族招手了!
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从马恩的书上,列宁的书上,毛泽东的书上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
路漫漫其莫辨兮,如之奈何?
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开拓!
于是,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领域,日益广泛,日益深入。
改革的潮流冲破了一系列禁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各种主张、意见、学说、理论一下子涌将出来,旧的、新的、古的、洋的,五光十色,异彩纷呈。大变革引来了议论纷纷,形成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空前活跃的局面。
面对议论纷纷,有人反感、有人发愁、有人惶惑、有人厌烦……
大体分析一下,对议论纷纷不适应有这样几种人:
一种人,他们视过去的一切为天经地义的理想秩序,对于变革的现实横竖看不惯,尤其对于群众自觉行使民主权利,自由发表政见感到不可容忍:“国家大事老百姓懂什么?怎么能七嘴八舌瞎掺和!”
一种人,他们习惯于执行来自上边的明确指令,不敢独立思考。一来议论纷纷,他们就象失了“主心骨”:“现在工作太难做,哪里象过去:上面一声令下,下面统一行动!”
再一种人,他们觉得议论纷纷冲击了“舆论一律”的老规矩,让人无所适从,就象衷惯了小脚,乍一放开,路都不会走。看到报上发了争鸣文章,他们会写信问编辑部:“到底让我们信哪一个?”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懂得议论纷纷正是自己的民主权利,也看不到议论纷纷可能带给他们多少实实在在的利益:“瞎嚷嚷半天管什么用?还不如多长几块钱工资!”
看来,对于议论纷纷的不适应,在我们社会里,上上下下都存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议论纷纷的不适应正是长期没有议论纷纷的必然结果。
建国以来,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就进行过三十多次“学术批判”,社会科学领域和党内掀起的批判运动次数就更多了。批判一来,粗暴武断,任意上纲,甚至颠倒是非,罗织罪名。最可恶的是决不允许被批判者据理答辩,还美其名曰:“只许无产阶级发言,不许资产阶级放毒!”
十年浩劫,名为“大民主”,实则“一言堂”。林彪鼓吹“中国有八亿人口,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张春桥则为这句话加上了赤裸裸的注解:“百家争鸣,一家作主,最后听江青的。”在他们看来,人民完全不必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也不必用自己的嘴巴讲话,早有一个天才的大脑把一切真理都穷尽了。历史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一种声音的社会是可悲的!
千真万确,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一种声音而没有议论纷纷,就意味着这个党、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精神窒息,思想僵化,就预示着这个党、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必然走向衰退,走向没落。
议论纷纷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众所周知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思想的空前活跃,哲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的蓬勃发展,最终摧毁了黑暗的中世纪,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我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议论纷纷的时期:
——春秋战国之年的“百家争鸣”,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了“德先生”、“赛先生”,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因之诞生,彻底改变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现代迷信”和“两个凡是”的禁区,使我党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路线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进步离不开议论纷纷;一个社会对待议论纷纷的态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社会民主和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
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百姓议论纷纷的。在封建制度下,老百姓只有充当“顺民”的资格,而决无议论国是的权利。历代王朝中确有一些开明君主主张“广开言路”,甚至下诏求谏,然而,这只能局限于统治阶级上层。封建制度下更多的是钳制言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甚至大兴文字狱,把人民“腹诽”的自由都剥夺殆尽。
社会主义理应远远优越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假如一个社会连议论纷纷都不能容纳而视为越轨,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与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
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创造一切条件欢迎和鼓励人民群众对国家大事及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议论纷纷,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正是因为遵循了这一基本要求,正是因为有了广大群众的议论纷纷,我们党才得以集中群众的智慧,制订出一条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
改革的实践使我们真正领悟到议论纷纷的积极意义:它有利于交流思想,有利于辨明真理,有利于集思广益,有利于防止弊端。
有了议论纷纷,人民可能享有更充分的政治民主,可能创造更丰硕的物质财富,可能得到更理想的精神生活。
总之,有了议论纷纷,改革就能够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和准确的导航,确保改革沿着造福于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方向前进。
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对于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积极地参与,负责地议论,是现代化对于人的要求。
这是因为,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同时还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实现,意味着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人类文明史,既是物质财富不断创造积累的历史,又是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不断取得成果的历史。如果人民缺乏争取和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自觉意识,以及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那就意味着人民远未摆脱奴隶地位而上升为社会主人,当然,人的素质的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而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
如此说来,我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如何从心理上适应议论纷纷的现实,而是要积极投身到议论纷纷中去,自觉地行使社会主义的权利,发挥社会主义的作用,使刚刚开始形成的议论纷纷的局面巩固发展下去,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潮流永不枯竭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