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玲 伍海谷
1985年2月8日,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广州软科学开发服务公司成立了,年轻的总经理于幼军公开宣布:“本公司是从事决策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新型智力公司。软科学研究的课题,应当选择四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择使市长、书记们睡不着觉的问题,拿出一批有价值的对策方案来,把我们的公司,办成领导机关的‘院外智囊团,厂长经理们的好参谋。”嗬,年纪轻轻,口气不小,行——吗,他们?
“行路难,数广州!”市民们怨声四起,市长们烦恼不已。没法儿不难,20多年了,车辆增加了上百倍,道路设施却没有多大改善。现在广州市每天16万辆机动车,150万辆自行车充塞着马路有限的空间,满满登登,几乎“爆炸”。别说车祸,就是红灯一亮,那车水“车”龙,就等得急死人!
软科学公司成立伊始,就主动揽了“交通管理”这道难题。承担任务的科研小组,十来个小伙,天天马不停蹄,询访了公安、交通、市政、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一大批领导、调研人员、干部、工人、学生和司机,直接跑到交通指挥岗体验那种“一会儿当爷爷、一会儿当孙子”的滋味,认真统计车和行人流量的数据资料,还与有关的专家学者一道研究我国主要大城市和世界各国的交通设施和管理方法,分析了广州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况……一份《改善广州市内交通管理的方案》摆在了市长办公桌上。方案从治标、治本两个层次提出对策。翔实的数据,严谨的分析,解决眼前和长远、需要与条件等矛盾的方法与措施……市长们的抬头纹舒展了,眼角飘出了笑意。市长(现在的省长)叶选平亲自给该方案颁发了一等奖,有关部门采纳了其中一些建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表扬软科学公司这一科研转轨转得及时,富有预见性、开拓性、实用性。
广州市如何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讨论时格外慎重。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纺工业,有人强调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时难成决议。这时,软科学公司呈上了一份研究报告——《以第三产业为导向,带动广州国民经济全面起飞》。报告指出广州的经济、地域优势所在;提出了以外经外,贸为龙头,使第三产业适度超前发展的观点。《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在后来形成的广州经济发展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中得到了体现。
他们自己揽的这些科研课题都象重炮弹,来了个漂亮的落地开花,人们开始对这帮小伙子刮目相看,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也放心大胆地交给他们一些新的科研课题。《党政干部考核方案》《优化广州社会治安可选方案》《广州的智力辐射与对策》《广州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承受力问题》……每一个方案都意味着内容浩繁,主题沉重。可是他们都攻下来了。岂止如此,“而立”之年爆发出来的聪敏和精力,还催得他们与有关单位一起,发起主办了“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有奖活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双月研讨会”“广州市人才信息中心”“广州文化发展战略大型系列研讨活动”等颇有社会影响,并已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活动。
前一阵,“引进生产线”似乎就意味着“企业翻番”。若引进的“线”是热门货的“线”呢,那更是“岂有不引之理”?于是,在冷暖风机购销两旺的月份里,一家工厂准备引进一条冷暖风机生产线。上级部门也同意了,只要交一份可行性报告即可。事儿眼瞅就成了,“研究研究”不过是个程序。“该产品成本高,耗电量大,在国内没有消费基础,目前的购销两旺只是暂时的假象。”软科学公司的报告使厂长惊呆了!厂长毕竟是明白人,亲自拿着这份报告去找上级部门,要求撤销这项引进计划。一个多月后,冷暖风机果然滞销和大量积压,售价从200多元暴跌至40元也无人问津。软科学使决策科学化,避免了一场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有关企业领导得知此事,赞叹之余,想起还有计划中的几个转产和引进项目,忙又把软科学公司的业务员找了来。现在,软科学公司先后为外商和广州市一批工厂、公司进行市场研究、投资、转产和扩大再生产研究等30多个项目,为一些企业提供编制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拓展市场对策等智力服务,与130多家企业建立起业务联系,被6个企业聘请为常年经营管理顾问。
香港最大的市场研究专业机构——香港市场研究社风闻这家“庙小神灵大”的公司,试探性地交办了一项市场预测任务。他们的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带领一帮主要业务骨干,先是悄悄地从旁观察软科学公司业务人员的工作,后来干脆形影不离地贴上去。调查到了天津,他们也专程飞赴天津“督战”。最后,香港的同行赞叹:广州软科学公司办事认真,业务熟悉,效率高,完全可以信赖。他们当即决定把其他几项市场调查业务交软科学公司承办。现在,广州软科学公司已把业务范围扩大到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去年一年,他们已为国家创收了人民币70多万元,港币30万元。而他们自己也要从当初的三张桌子一间屋的办公用房搬进十八层的办公大厦了。
广西北海被列为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颇具远见的市领导,决心按现代科学管理城市,拟定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开始,他们礼聘了北京一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的教授、专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一个多月过去了,专家们发表了一番高论,留下了各自的论文和发言稿,没有形成完整的战略规划。
北海人把犹豫的眼光转向世界著名的“思想库”——国的“斯坦福研究中心”。前不久,该中心为广西的一个同类型城市制定了开发规划,报告书竟有一尺厚,索价80万美元。它是科学的结晶,但须翻译为中文,还得按社会主义的特征、中国的国情去整理、分析和消化。北海市把触角伸过去,“斯坦福研究中心”答应“优惠”——价格50万美元,谈判没有成功。
广州软科学公司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公司立即精选课题组人员。130多位分布在广州地区各条战线,隶属于不同学科的兼职或特约研究员的档案资料被反复筛选,远在京、津、沪、武汉、成都、香港等地特约学者的资料也被逐一检索,最后组成了一支28人的科研集团军。其中囊括了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人口学、系统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以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海洋等方面的专家。这就是软科学公司这个开放式科研机构的长处,它可以迅速调集理论、科研和实际经验丰富的同志,灵活组织多种学科的人才协同作战攻关。
总经理于幼军亲自率领课题组风尘仆仆赶到了北海,当晚就工作至深夜。不久,北海人发现了“新闻”,这个课题组人员没有去游览,没有购物清单,没有星期天,从早上工作至深夜一两点,座谈会、辩论会不断。这个课题组研究的方式也颇特别,在制定大纲、讨论初稿和定稿时,某一研究人员提出自己分工执笔起草那部分规划的设想指标、数据时,要接受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的撞击,要进行质询答辩。如招架不住撞击,就要推倒重来。如此多次反复论证,多次自己“枪毙”自己,直至拿出较具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结论来。
广州软科学公司的年轻人走在时代的前面了。何以如此?唐人诗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只要认准大趋势,把握时代脉搏,从社会需要出发,将世界先进科技手段与改革实践相结合,自有山外之路。而那科学之舟,也可以赶在历史潮头之前。
(插图:田如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