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写静”

1984-11-01 03:35邓建烈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
关键词:月落乌啼胜有声夜泊

邓建烈

我国古代诗人,用静(无声)来写静的,有大家熟知的《琵琶行》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赞扬这种笔法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但是,人们强调静的时候,有时却偏偏要用声来描绘,如:静得连针掉在地下也听得见。事实确是如此,当我们走到杳无人烟的地方,固然有静的感觉。但在寂静中听到声音,非但不感到闹,反而更觉得静。这就是“以声写静”,古今有些著名作家,就把这一生活特征用到写作中去。南梁诗人王籍的脍炙人口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被人认为是“文外独绝”的诗文,这与王安石的“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绝句》)相比,就要高出一筹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被传为佳话,也是因为“以声托静”。前句写夜深了,鸟儿在池边树上入眠了,不声不响,这是直叙其静;可是静中却听到敲(不用“推”)门声,就显得更静了。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著《枫桥夜泊》之所以被赞为佳作,其原因之一是“以声托静”。

月落乌啼满霜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是指夜深人静;乌栖未稳,偶而哇哇啼二三声——更静了。“夜半钟声”指远处寺庙的钟鸣,打破了夜空的寂静。没有乌啼、钟声,就反映不出静,更不能反映诗人羁旅乡愁。

(摘自《语文教学之友》)

猜你喜欢
月落乌啼胜有声夜泊
命题作文“此时无声胜有声”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省略处,无声胜有声
《枫桥夜泊》里的“霜”
临江仙·岁月何曾如意
歌剧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and Criticism of Fengqiaoyebo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于无声处胜有声
月落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