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态,喧嚣复杂。有人口若悬河,别人无话可说时,他有话要说;有人沉默寡言,别人叽叽喳喳时,他默不作声。
然,辟一方净土,于无声处胜有声,未必不是好的说话之道。
古人云:“言多必失。”诚然,当你将大部分的自己暴露于世人面前,你的缺点和错误便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别人无话可说时你说话,你认为着是个性的彰显,但也有可能就是愚蠢的张扬。
趟过历史的长河,比干为国担忧,数谏纣王废除妖后,最终落得挖心而亡的结局;屈原直言劝谏楚怀王,苦口婆心数万字,最终不得不跳江而终……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张扬的个性盖过了统治者的光芒,即使你的话有道理,也会成为统治者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最终招来杀身之祸。言多必失,便是这个道理。
如果他们选择沉默,用无声的力量对抗有声的烦琐,或许他们的命运会被改写。
白居易泛舟湖上,邀歌女入船弹奏,琴声凄惶,写下“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名句;木心老人看清世间百态,用“记得早先少年时,钥匙精美有样子,你烦了,人家就懂了”的诗句,点破世俗红尘,于无声处胜有声,妙极!
当然,人生在世,一味的沉默是愚蠢的,是站在金字塔底端的无奈。
鲁迅面对敌人入侵,面对人民心灵的迂腐和扭曲,他依然拿起笔杆,于文字中使伪善之人溃不成军;司马迁面对耻辱,挥笔写下《报任安书》作为对友人恳切的回礼;诸葛亮挥师北征,放心不下幼帝,洋洋洒洒写下《出师表》告诫幼帝用人处世之道,其中苦心,世人皆知。
无声,不代表无言。有声,不代表喧嚣。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写道:“我们都生活在自我与理想的对立之中,我们都需要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于无声处胜有声,便是让我们用无声的力量居于世,在现实环境中实现自我,真正体现“无声”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