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唱歌)于秦青,未穷(学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回家)。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弹奏乐器)悲歌,声振林木,响遏(止)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回),终身不敢言归。
(摘自《列子·汤问》)
〔小析〕薛谭何以“终身不敢言归”?因其有悟于此。求知学艺永无止境,浅尝辄止,沾沾自喜于一知半解,终难成大器。
佝偻者承蜩
仲尼适(去)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粘蝉),犹掇(拾取)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技法)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叠放)丸二而不坠(落),则失者锱铢(蝉能跑掉的很少),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十分之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我的身姿象竖起的枯树根);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我拿竿子的胳膊就象枯树枝一样没有知觉)。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只知注意蝉的翅膀)。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替换)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疑(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摘自《庄子·达生》)
〔小析〕粘蝉虽是小技,然可以喻大。“用志不分,乃疑于神”,这是普遍真理。
其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立刻)善游哉?
(摘自《吕名春秋·察今》)
〔小析〕义善游,故其婴儿亦善游,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可是,先别忙笑,现实生活中投婴人这样的形而上学者难道还少吗?
一目之罗
有鸟将来,张罗(网)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
今为(做)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摘自《淮南子·说山训》)
〔小析〕数目成罗,可以捕禽;一目之罗,得鸟无日。从这个简单的现象中,人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例如量与质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等。
善治伛者
平原有善治伛(驼背)看,自云:“不善,人百一人耳!”(治不好的不过百分之一)
有人曲度(量)八尺,直度六尺,乃厚货求治。
曰:“君且卧。”欲上背踏之。
伛者曰:“将杀我!”
曰:“趣(快)令君直,焉知死事?”
(摘自《笑林》)
〔小析〕只治驼背,不管死活,这位医生可谓蠢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事难道还少吗?有的人办工厂,只顾增产,不管社会需求,结果造成大量积压;有人办刊物,为了扩大发行数量,不惜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结果造成不良社会效果,均属此类。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反穿着皮衣背着柴草)。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当?”
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你)不知其里尽(磨坏)而毛无恃(依附)邪?”(摘自《新序·杂事第二》)
〔小析〕这则寓言揭示了一条真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鹌鹑的尾巴为什么是秃的汪兆骞
一年一度的百鸟盛会一结束,鹌鹑们个个垂头丧气地走回草丛。老鹌鹑了解大家的心思,说:“你们既然羡慕人家有美丽的尾巴,那就该想办法长出比凤凰、孔雀更漂亮的尾巴来呀。”
小鹌鹑们听了,自然很高兴,都想尽办法使自己长出漂亮的尾巴。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在一只小鹌鹑屁股上,居然生出几根五彩的羽毛来。
可是,这几根刚刚长出的羽毛,在鹌鹑中间竟引起轩然大波。大伙恶狠狠地咒骂、闹哄哄地讥笑小鹌鹑:“简直不成体统,无非是想出风头,故意表现自己罢了!”
嗓门越来越高,最后连老鹌鹑也这样说:“哎呀,小老弟,为什么只在你自己的屁股上长出羽毛,而不帮助别人也长呢,这显然是你的个人主义在作怪。没法子,只好请大伙帮助你改正错误了!”
话音刚落,那些充满妒忌的鹌鹑们,一下子便堂堂皇皇地扑上去,你一啄,我一口,不一会儿,小鹌鹑刚刚长出的羽毛没有了,就连原来短短的羽毛也只剩下寥寥几根了。
第二只长出漂亮尾巴的,比第一只更惨。这样,鹌鹑本来不长的尾巴,就越来越秃了。
冬去春来,每次参加完百鸟比美的盛会,鹌鹑们总是垂头丧气,而老鹌鹑也总是感慨万端地大声疾呼:“快想办法。长出漂亮的尾巴吧,难道我们的子孙永远光着屁股去参加百鸟会吗?”
陶罐和铁罐黄瑞云
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另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着,现出了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作儒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消灭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过去了,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代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说,都高兴地叫了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和当年在御橱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毫光可鉴。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弄破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的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点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道什么年代,已经完全氧化,早就无踪无影了。
(摘自《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
〔小析〕人贵自知之明。铁罐的悲剧,正在于它的盲目性。
(本栏均为石琪辑并析)
(摘自《北京文艺》1979年第12期)
〔小析〕在动物世界中也不许“冒尖”,鹌鹑们只好大家都秃着尾巴。这同我们人类吃大锅饭不是很相象吗?青年们不要当秃尾巴鹌鹑,而要敢于开创局面,不要怕人家说“不成体统”、“想出风头”、“个人主义”。
穿着外衣的真理山石岩
寓言是一种以叙述故事为形式,以劝戒讽喻为目的的文学体裁。它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道理,因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进行思想斗争的有力武器。
寓言是随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产生发展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更容易收到效果。当人们想方设法把比喻故事化、形象化时,寓言便应运而生了。寓言把简单的比喻化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使人们更易接受,所以,寓言是比喻的最高形式。
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比其他文学体裁都成熟得早。两千多年前,我国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大量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寓言故事。其中许多精品已凝成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如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已成为人民语言中的食盐。寓言在世界文学中也占有独树一枝的地位。闻名于世的《伊索寓言》是寓言形式的奠基作品,流传两千余年而其艺术魅力不衰。后世许多寓言名家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等无不陈陈相因,步其后尘。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寓言,寓言是全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拉·封丹语)这是寓言的最基本特征。作为灵魂的思想哲理,是使作品千古不朽的根本因子。纵观许多名篇精品,它所以产生永久的艺术魅力,其原因即是它反映了深邃的生活哲理,揭示了生活的基本规律。
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文学形式,一般来讲,可分为诗体和散文体两种。不论何种表达方法,都要求故事简要、集中、生动、概括力强;叙述洗练、语言简洁;说明道理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从表现手法来看,或拟比喻,或用象征,或设幻想,形式变化多样,不拘一格。其中以夸张和拟人化手法最为常见,作品因此扑朔迷离,妙趣横生。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达到突出主题,增加表现力的效果;而拟人化则使作者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和无比丰富的想象天地,使寓言的题材无比广阔,无所不包。
寓言的社会作用在于其巨大的现实意义。早期寓言大多产生于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概括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即使在今天,寓言作家也是从现实生活中,以精细的观察,悉心的揣磨为基础进行创作。因此,寓言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战斗作用,应是其思想标准。应该让人们从寓言中获得智慧、力量和真理。正是基于这点,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雷维支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是学习哲理的宝库,是启迪智慧的聪明泉;是锋利无比的思想武器,又是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寓言是人类艺苑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