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茵
艺术家笔下的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尤其是青年男女邂逅时的一见钟情,更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不管是外国的罗米欧和朱丽叶,还是中国的张君瑞和崔莺莺,他们的爱情都是以一见钟情为开端的。虽然他们的相遇只是在一个瞬间,然而就在这短暂的瞬间里,他们四目相对,因爱生辉,情弦被拨动,心焰被点燃。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真挚,那样热烈,那样富于浪漫气息,使得一些青年朋友从情窦初开时便憧憬着这种浪漫主义的爱情。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见钟情呢?一见钟情难道真是最好的“天赐良缘”吗?既然爱情存在于两个人之间,还是让我先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说起吧。
人际交往的四种水平
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从认识到交往,再到建立起友谊,这是一个关系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浅入深地分成四种水平。
第一水平:知道对方。只是一方面的态度或印象,没有交往、相互影响。
第二水平:表面接触。双方有接触和交往,但了解肤浅,只限于表面。
第三水平:较密切的关系。两个人相互产生影响,有共同的活动,并初步形成了友谊。但这时的共同活动,还只是各自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第四水平:密切关系。双方关系深刻、密切,共同活动已经在个人生活中占大部分。双方相聚时感到愉悦和满足,离开时感到痛苦和怀念。
相识到相爱的三个阶段
一对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结为夫妇,一般来说要经过三个阶段。
外部吸引阶段。在男女交往中,外表的吸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谓外表,就是容貌、体态、谈吐、举止、风度、衣着打扮等等。其中,尤以容貌和体态容易引起对方的好感,产生吸引力。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有推荐力。”美的感受,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人直觉地喜欢对方。如果看到对方“不顺眼”,那就不太可能去主动接近对方。而异性美的吸引,可能使人产生爱慕之情,而且会达到狂热的地步。一些人可以凭着短暂的印象,一下子跌入情网。有的人甚至顾不得考虑更多,就马上与对方结成婚姻。如果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一见钟情”,这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感情。因此它也是脆弱的,容易转移的。
肯定价值观阶段。这是男女双方在交往中互相渗透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里,双方的关系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广度,指他们的思想交流和共同活动涉及到社会、人生、个人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如工作、家庭、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等。深度,指在认识每一个问题时,他们都触及到双方的心灵深处,而各自又都能不加掩饰地表明自己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理想、兴趣、爱好。如果他们在主要的方面能够达到一致,能够彼此作出肯定的评价,能够感到“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互相理解,那么他们就不仅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而且会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伴侣,从而产生互相依恋、帮助的情感,也就是产生了爱情。
角色配合阶段。在现今社会中,爱情只有用婚姻的方式来处理才是符合道德的。因此,青年男女还要考虑双方组成家庭是否合适,也就是能否建立一种能实现家庭职能的双边结构。有时,男女双方都是好同志,互相也有肯定的评价,但由于某些方面不相适应而不能结为夫妻。例如,双方都是支配型的人,都具有喜欢指挥别人、主动影响对方的性格,就很难结为夫妻。如果一方是服从型的,即喜欢听别人的指挥,受别人的照顾,而另一方是支配型的,那他们结合在一起就比较合适了。
一对青年男女的关系,只有经过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才可以说是成熟了,他们的婚姻也将是幸福的、美满的,并且是牢固的,它将永保活力。我们称这种爱情为理智的爱情。
非理智的爱情——一见钟情
与理智的爱情不同,社会上还存在着另一种爱情,也就是停留在“一见钟情”阶段的爱情——非理智的爱情,因为它只凭着感情上的冲动,而缺少理智。仅仅满足于一见钟情的男女青年,忽略了与对方深入接触,忽略了全面了解对方这个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他们在外表吸引阶段,就匆匆忙忙将双方关系确定下来,这样就埋下了不幸婚姻的种子。
他们的爱情为什么会闪电般地快速呢?大致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异性的吸引唤起了热烈的感情,但当事人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又无法对自己这种感情作出正确的评判,结果,爱情象脱僵的野马任意驰骋,自己却无法驾驭。另一种是青年男女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想的爱人的模式,这个模式可能是现实生活中不同个人的长处的集中。如,有的青年说自己的对象要有“运动员的体魄、演员的长相、诗人的才华、外交官的风度、服务员的殷勤”。有的青年干脆把小说里或银幕上的形象搬过来,当成幻想中的爱人模式。这个理想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头脑中。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如果遇到一个外表相似的人,就会“一见如故”,认为自己梦寐以求的爱人就在眼前了。他们会不顾实际情况,把平时幻想出来的一切美好的品质,都寄托在眼前这个具体对象身上,从而一往情深,相逢恨晚。
但是,一见钟情的激情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狂热的激情会迅速减退。在共同生活中,男女双方最本质、更深刻的东西会暴露出来,“一见钟情”所获得的表面的、肤浅的友谊光环也就随之消失了。例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在她比较幼稚的时候,曾把萍水相逢的余永泽看成是“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并很快地爱上了他。但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终于不得不分道扬镳了。所以,真挚的爱情是理智的,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基础上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会是持久的互爱。
记住吧,朋友。一个成熟的人绝不会刻意追求什么“一见钟情”,更不会用“一见钟情”代替建立爱情的全过程。(题图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