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林新叶催旧叶

1983-08-21 03:00李世华李晓辉
中国青年 1983年4期
关键词:私有制公有制所有制

李世华 李晓辉

《白蛇传》里有一段“盗仙草”的故事,说白素贞到南极仙翁那里偷来了一种仙草——灵芝草,把她已经死去的爱人许仙救活了。在中药学里,灵芝确实是一种名贵的药材,能治疗多种病症,但要说它具有起死回生之功,长生不老之效,那可真是地道的神话。在现实生活中,阻止衰老、躲避死亡的药物,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一切事物都必然或迟或早地走向自己的反面,旧的让位给新的,低级的让位给高级的,不论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这个总趋势。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是出于某一改革家或某一阶级的臆想,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在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过,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我们可以用一个极其简单的公式来回答: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克思语)它用价廉物美的商品打开了一切与世隔绝的通道,为追逐金钱而奔走全球各地,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世界化了;它在封建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摩天大厦”,比起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哥特式教堂还要宏伟壮观。正因为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得多,资产阶级学者便竭力歌颂资本主义私有制,把它说成是至善至美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限。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御用经济学者凯尔索和阿德勒竟于1958年联合发表《资本家宣言》,声称“私有财产的资本主义”“履行了高度生活标准的诺言”,“大大解放繁重劳动和给予个人自由”,“最大限度地鼓励技术的进步,使财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是“人类的最理想社会”。

资本主义私有制真象资产阶级学者说的那样美好并永世长存吗?当然不。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资本主义有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导致日益深刻和频繁的经济危机。又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关系十分密切,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往往会很快波及其他国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严重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切社会赖以建立起来的基础。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一旦废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基就被挖掉了,资本主义大厦立刻倾倒,不复存在,而社会主义社会则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和公有制的产生逐步建立起来。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不能不是一场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的大变革。这样的变革,当然不会象冬去春来那样自然而然地实现。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的工人阶级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巴黎公社。由于当时工人阶级缺乏斗争经验,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犯了错误,如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立即向凡尔赛进攻、捣毁敌人的老巢,致使敌人卷土重来,把公社扼杀在摇篮里。公社失败后的第46年,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俄国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了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隆隆炮声,伴着向冬宫发起冲击的工人、士兵的“乌拉”声,俄国资产阶级的克伦斯基政府垮台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十月革命后4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必须伴随着剧烈的政治革命,没有这个前提,经济制度的变更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终结。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不能“自发地长入”社会主义。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里,都曾出现过由工人或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工厂或农场。但它只不过是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汪洋大海中的几叶孤舟,无时无刻不受到资本主义的包围,往往不是蜕化就是夭折,不能成长起来。所以,工人阶级夺取了政权以后,必须利用自己取得和掌握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至于究竟怎样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各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不同,在做法上不可能完全一样。在我国,私有制的消灭和公有制的建立,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

社会主义之路本来应由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来开辟,可是历史却把它首先交给不发达国家的无产者带头试步。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要经历不成熟——成熟—一更成熟这样一个过程。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在社会主义的不成熟阶段,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而是存在多种形式。希腊神话说,主神宙斯恐生子比自己强大,便把妻子墨提斯吞入腹中,顿觉头部剧痛,命火神劈开脑袋,雅典娜即从中跃出,全身披戴铠甲,手执宝剑,装备齐整。后人常以雅典娜女神比喻刚降生于世就完美无缺的事物。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不是雅典娜女神。在我国,目前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的形式外,还有集体农民经营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在城镇和农村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个体工商户、个体手工业者、个体农民等,保留着个体所有制,还有中外合营的类似国家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为什么会出现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呢?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所有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不是人们想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就可以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它必须和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我国解放后所面临的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一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低,二是发展极端不平衡。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相比,还十分低下。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大体上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初期的水平。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很落后。以机床为例,85%以上是普通机床,精密、数控组合机床只占4%。在农业方面,机械化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主要还是手工劳动,粮食的商品率只占15%,每个农业劳动生产者平均只能供养三个多人。在商业和服务业中,手工劳动更占主要地位。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严重存在。1980年上海、江苏工农业总产值比青海、宁夏高30多倍,比西藏高100多倍。生产力发展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

看待社会主义所有制,不能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判断或衡量一种所有制先进与否,只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看它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离开这个标准,抽象地去议论这种所有制优越、那种所有制先进,只会把人们引入荒唐的境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这个原理早已为人们熟知了;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公有化程度循序提高、不可冒进,这个原理却是在近些年才在多数人当中有了痛切的感受。当年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预言公之于世时,曾遭到一片谩骂和嘲讽,资产阶级胡说公有制将导致懒惰之风弥漫人间,这些昏话被事实驳倒了。然而在公有制建立之后,如果急于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就真的会奖懒罚勤,养成不求进取的消极情绪,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十年动乱期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搞起不要物质基础的“穷过渡”,把自留地、家庭副业、农村集市贸易统统“割”掉;个体工商户被取缔;城镇集体经济不断升级,由自负盈亏的“小集体”转为统负盈亏的“大集体”,实际上变成了地方国营企业。这样做的结果,似乎我国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纯粹和先进,但却极大地挫伤了劳动群众的积极性,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乃至到了粉碎“四人帮”前夕,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历史经验向我们表明: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固然不好,“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也决不可取。我们懂得了“芳林新叶催旧叶”的规律,又懂得了“新叶”本身的生长规律,就要以辛勤的劳动来爱惜、维护她,使她顺利地长成层层密密的森林。

猜你喜欢
私有制公有制所有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