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自“适应”来

1983-08-21 03:00
中国青年 1983年4期
关键词:适应广大青年共产主义

一场深刻的改革,从农业开始,逐渐扩展到了各条战线、各项事业。在改革的洪流面前,一些习惯于按老框框办事的同志已感到坐不住了;一些原来颇有成绩的地方在重新检验和估价走过的道路;一些行动迟缓的部门正在急起直追。改革,使我们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着崭新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共青团如何充满活力地带领青年前进呢?

共青团的活力,来自于对改革的适应。这是首先要树立的一个指导思想。改革,是为了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作为上层建筑范畴里的共青团工作,只能适应改革、配合改革,而决不是相反。在农业改革开始之时,曾有不少团干部“告急”,说实行责任制后,团的工作难搞了。现在,这种告急之声在城市又时有所闻。有的同志把团的工作中出现的这种被动局面归咎于改革。这就颠倒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造成被动的根本原因,恰恰在我们的一些团干部身上。因为他们在客观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仍然用改革之前的一些似乎是无可置疑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来认识和指导改革之中的团的工作;他们的思想和工作没有及时地适应改革、跟上改革。这就提醒我们,能否适应这场改革,关系到共青团的前途。这个问题不解决,团的活力就会窒息。这种适应,当然不是消极地应付,而是积极地创新。它必然要冲破那些不适合以改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生活要求的观念和模式;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必然会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改革的适应,就是共青团自身的改革,就是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开创。

适应改革,就要使思想教育适应于改革,服务于改革。从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年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角度来说,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应当随着不同时期、不同任务的需要而加以调整。改革中的思想教育,只有具备新的特点和新的内容,才能为推动改革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帮助青年认清改革的目的、意义、方针和措施,加强有针对性的政策教育,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改革的实际,帮助青年明确改革的内容和道理,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从而自觉地投身于改革。

改革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要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同各项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有的同志认为,实行责任制后,青年都去关心个人利益,共产主义教育没法搞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在改革中加强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才能帮助青年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和谐地统一起来。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一定会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这种关系的教育,正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引导青年用共产主义的态度来处理三者关系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使青年认识到,我们进行的改革,实行各种承包责任制,端掉“大锅饭”,打破“铁饭碗”,目的是调动大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适应改革,就要依据青年在改革中的新变化,来调整衡量青年的尺度和培养青年的目标。时代塑造人。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毫无例外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场改革也是如此。当代青年的面貌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影响。在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拥护党的现行政策,有文化有专长,靠科学和劳动致富,能够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年轻人。他们已不同于过去的那种喊空口号的积极分子、“大批判闯将”和一味蛮干的穷小伙,必然为广大青年农民所效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如果我们看不到改革给青年成长带来的这种影响,袭用过去的标准去衡量青年,引导青年,培养青年,就不可能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后,青年中肯干不肯干的问题逐步解决了,而会干不会干的问题突出了。今天的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文化科学技术的学习。团组织如果不在这件青年最关心的事情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不从只着眼于青年体力优势发动大干、组织突击,转到注重开发青年“智力资源”、抓好他们的文化技术学习和开展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上,也必然会脱离广大青年群众,从而丧失自己的生机。

适应改革,就要根据改革中的实际情况,确定团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和生产结构的变更,使得我们过去习惯采用的某些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内容显得不那么适应了。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到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的活动,活动也宜采取少集中、多分散的方法。要见缝插针地开展工作。各个地方,各行各业的情况不同,团的工作方式方法会各不相同,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团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只能根据改革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大量事实表明,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广大青年热望通过改革发挥才能,为社会多尽责任,为四化多作贡献,同时获得较多的利益。团组织的任务,就在于为青年在改革中施展才能创造条件。现在,一些团组织为提高青年的文化科技水平所作的种种努力;工矿企业青年中开展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各项活动;农村中扶植和发展青年专业户、重点户的工作以及“青年助耕”活动等等,都是在这方面的积极尝试。这些尝试扭转着那种片面理解共青团的作用,轻视实际工作,坐而论道,不务实事的倾向。特别是它使团的工作直接参与青年的生产和其他实践活动,拓宽了我们的眼界,为团的工作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当代青年从自己的特殊经历中更深切地感受和认识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弊病,迫切要求改革。团组织只有带领青年站在改革的前列,支持和保护他们多为社会创造财富、改善自身生活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成为坚定而又清醒的改革者,才能体现出富于时代特点的先进性和群众性。

共青团工作能否适应改革的关键,在于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团干部。只要我们破除保守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熟悉新情况,钻研新问题,支持新事物,总结新经验,就一定能够掌握主动权,使团的工作在改革中开创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适应广大青年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