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光
“望丰屋知名家,睹乔木知旧都。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王充《论衡》)古今中外,文化事业的发达总是经济繁荣、政治安定的标志,因为它实际上是后者的反映,也是后者的有机组成部分。路透社一百三十余年的发展史正是与英帝国主义的发展盛衰密切相关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英国产业革命的收获季节,那时,正如《资本论》里所描述的,“真好象是福尔土纳特的钱袋被发现了”。大英帝国如赫日当中,路透社应运而生。这就是说,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可是,反过来,新闻事业的发展又大大地影响着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发达的经济需要信息的畅通,信息的畅通促进经济的发达,作者认识到这一点,也强调了这一点,虽然他在类似“罗斯柴尔德之柱”那类的小故事中表明了他对经济发展的理解是狭隘的,常常只把它看做赚钱。如果说,在路透那个时代,信息流通的重要性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那么,当今社会更是情报化社会,这种重要性更是大大增加了。它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速度,至少也是人们生存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当年拿破仑说过,新闻记者一支笔,抵得上三千毛瑟枪。这本书中,也多处引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舆论的意见:“路透社比英国海军和陆军更强大,更危险”。这是从战争角度说的。今天,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可以说,一家新闻通讯社,至少抵得上三家大石油公司吧?在当今美国,正是美联社和美元并称,“埃克森”和“美孚”之类在它们面前都黯然失色。“新闻就是金钱”,信息就是财富。强大的国际性通讯社,是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现代化的要求,更是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本书作者正是极力要说明这样一个观点。他在后记中更是直言不讳地道出了日本忧国之士对本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没有建成一个强大的国际性通讯社而表现的焦虑。
对于我国来说,党和政府早在近二十年前就提出了将新华社建成国际性通讯社的目标,现在,我们应该有更宏伟而可行的规划。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新闻事业,这便是本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迪。
事业都是人做的。要建设强大的国际通讯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作者给我们讲述了路透的故事。路透具备许多应为创业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如坚韧不拔,目标专一,熟悉经营之道,重视技术发展与人才选拔等,不愧是一个识时务的实干家。至今我们仍然可以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但是,还要看到,路透毕竟还囿于他那个资产阶级的圈子之内,唯利是图、钻营投机那一套在他身上都少不了。路透是马克思的同时代人。马克思称他为“犹太骗子”(《马恩全集》第三十卷第537页)。如果不为作者观点所俘虏,即使在本书中,我们也可以从事实叙述里看到马克思相当有眼力。对路透浸满了铜臭气味的个人奋斗精神,本来也是应当有所分析批判的,可是本书作者显然无力做到这一点。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本书能够给人以启迪的,就不止上述两点了。从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作用这样的理论问题,到通讯社的经营管理这样的具体业务事宜,从消息、通讯的写作,到记者、编辑的培养,书中都有涉及。譬如说,路透强调新闻的时效,这对我们“新闻不新”的状况便有针砭之用。关于电报失真的几个令人喷饭的例子,则是生动实用的教材,新闻编辑们既可从中品出自身甘苦,也能得到防止错漏的一些教训。
(《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著,田瑞岩、任长安译,新华出版社一九八○年十月第一版,0.6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