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极盛
健康的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培养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性格,提高精神文明水平。生活环境中没有音乐,人们就会感到平淡无味。
音乐因音调不同对人的情绪影响也有差别。古希腊人认为:A调高扬、B调哀怒、C调和缓、D调热烈、B调安定、F调淫荡、G调浮躁。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最推崇C调,认为它最宜陶冶青年的情操。
音乐通过心理作用即起到治疗的目的。心理学家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使愁苦人快乐,胆怯者勇敢,轻浮者庄重。悦耳动听的音乐对人脑是良好的刺激,它对人体的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都能产生有益的作用。音乐的旋律、速度、音调不同,可对人体起到镇静、镇痛、降压、安定、兴奋、调整情绪等不同效果。
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音乐疗法已在医学上占有了相当的地位。患者坐在安乐椅上,听着悦耳的音乐,供以治疗由于烦躁带来的周身不适;高血压病人听着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使血压降低;用音乐代替麻醉药物,已成功地进行了拔牙;孕妇临产时可借助音乐消除紧张情绪;老年人听优美的乐曲,有助于推迟大脑的衰老。
采用音乐疗法,要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况,以及个人音乐爱好的特点。音乐刺激太多、太强,往往使人心情烦躁,有的心理学家对许多追求“时髦”乐曲的青年进行调查,发现长期听这种音乐的人,感官会变得迟钝。
(未然摘自《医学与哲学》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