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镗
当人体受到严重创伤,或发生大出血、重度感染、严重过敏的时候,往往发生休克。休克是一种极为危重的状态,对人体会造成多方面的难以恢复的严重影响,并且发展很快,处理稍有不当,即可危及生命。
休克,这个词是根据外国语shock一词音译而来的。其实,我国古代医书中早就有关于休克的描述,《黄帝内经》中称之为“厥”,其他还有“脱”、“闭”、“亡阳”、“卒中”等名称。民间的“晕”、“昏晕”也部分含有休克的意思。
但是,休克不同于现代医学中所讲的晕厥和昏迷。晕厥是由于短暂脑缺血所致的突然的意识丧失。它常发生在病人站立时,躺下后可很快恢复意识。至于昏迷,则是病人的意识完全丧失,即使最疼痛的刺激也不能将病人促醒;其常见的起因是由于严重的头部损伤、脑血管意外(即脑溢血),安眠止痛药中毒或一氧化碳中毒等。
休克的表现则主要包括;面色苍白,躁动,可有恶心,呕吐,四肢皮肤湿冷,呼吸浅而快,心跳增快,脉搏细弱,以及血压降低等等,初期神志尚清楚,后来逐渐淡漠、恍惚,直至意识模糊,
休克的病因和发病原理都比较复杂,只有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才能使病员脱离险境。当然,大多数决定性的治疗,需要在医院进行。但是现场或医院前的初期紧急处理也极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初期紧急处理的方法:
一、立即采取适当的体位,休克病人应首先取平卧位,并可先将头部和躯干抬高10度,以利于呼吸;半小时左右后,再改为将两下肢抬高20度,以利于静脉血回流;这样反复交替进行。过去传统的概念是,休克病人应采取所谓的头低足高位,现在认为这样是不正确的。
二、注意病人的体温:大多数休克病人有体温降低、怕冷现象,所以要给他盖上适度的农服或毯、被,以保温。但如是受到病菌、病毒严重感染发病而引起的休克,则又常伴有高热,此时则必须给予积极而确实的降温,可以物理降温方法为主,例如用纱布等浸酒精擦体,或在颈、腹股沟等处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放置冰袋。总之,要尽可能使病人的体温基本保持正常。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止呕吐物被误吸;休克(尤其是已意识不清)的病人,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其方法是将病人的颈部垫高,把他的下颌托起,以便头部最大限度地后仰,这样可以使舌根上抬而避免堵塞,保证呼吸通畅。同时,应将病人的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发生呕吐时,不致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四、休克病员的运送;对休克病人是愈少搬动愈好。当然,必要时短途运送还是允许的,但应避免长途运送。运送时首先应把病人轻轻放到担架或木板上躺平,对脊柱损伤的病人,搬动时最好由一人抬肩、一人抬腰背部、一人抬下肢,三人同时动作,以保证病人躯干保持伸直姿势,勿使躯干扭屈或旋转;切忌一人背送或一人抱头,一人抱腿,以致使脊柱屈曲,加重损伤。短途的可尽量由人直接用担架抬送,或用平板车运送。如有汽车,则可将担架或木板抬到汽车上放平后运送。运送途中尽量减轻和避免过度的颠簸,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有条件时,最好在运送途中就给予鼻导管吸入氧气和静脉内输注等渗盐水。设备良好的救护车,还配备有抗休克裤,给适合的病人穿上,那就更好了。
五、镇静和止痛剂的应用: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应给予适量镇静剂,但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成人可用鲁米那钠0.1克肌肉注射,休克病人往往对疼痛的感觉较迟钝,故对止痛问题需慎重。病人有创伤、骨折等,应适当给予止痛,由于休克时肌肉注射吸收缓慢,故需用杜冷丁50毫克作静脉内注射。有骨折者还应对骨折部位适当固定。然而对休克原因尚未明确,尤其有腹内脏器穿孔可能者,给予止痛剂则可能掩盖其临床症状,故宜慎重对待。
六、积极消除休克的病因,这里指的是某些外科休克,在到达医疗单位后,应在抗休克的同时,果断地进行手术,千万不能被过去的“必先治疗休克而后手术”的观点所限制。例如,控制内脏大出血、肠扭转的整复、切除坏死的肠管、修补消化道穿孔等等,所有这些,作为病员的家属,一定要很好地理解和配合医务人员。当然,手术务求简单,但也要能解决问题,即达到消除你克主要原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