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有和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得法者事半功倍,古今中外凡成大事业者莫不如此。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选择主攻方向的故事,对我们各条战线的青年都会有启发。
泰勒教授的引导
那是1945年,我国的实验物理工作还非常落后。为改变这个状况,杨振宁靠奖学金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他无暇去光顾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立即找到阿贡实验室,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费密介绍,在安德逊处开始做实验物理方面的工作。但是,他不久就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不在实验物理方面。因为,在祖国,由于当时的条件差,他常常缺乏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而在美国,情况就两样了,学物理的不但能够经常做实验,做得好的人也很多。比如,那里的实验室有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就是在加速管上抹肥皂水,寻找漏气的地方。找到以后再封好,以保持加速管的真空度。杨振宁就不善于找,只能乱碰,很难碰上。相反,一位美国同学特别能干,不出两分钟就能找到。还有,有时候电子设备不“灵”了,有个同学只要踢两脚就排除了某些故障,杨振宁可没那本事。他感到同学们有一种很强的做实验工作的能力,但问他们,他们却讲不清。
然而,在学理论方面,杨振宁感到自己也有一种难以讲清的超人能力,别人很难学会,还要他去帮助他们。他到校两年半后,就写了两篇理论文章,泰勒教授看了,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亲自找到杨振宁,要求他放下实验物理工作去搞理论。那两篇文章就作为学位论文。此时,满怀振兴祖国实验物理科学的杨振宁感到非常失望。他想啊,想啊,苦思了两天终于想通了,决心改变自己的主攻方向,专攻理论物理,请泰勒做他的导师。过了两个月,他取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而在这之前,他搞了二十个月的实验物理工作却长进不大。
从此,杨振宁在理论物理方面开始大显身手,积极酝酿学术研究上的新突破。1949年,年仅二十七岁的他和导师一起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结构模型;1954年,他又和另一位物理学家提出了规范场的理论;1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打破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宇称守恒定律。这是近代理论物理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这一成果,使他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奖金。今天看来,如果不是泰勒教授的指点,如果不是杨振宁经过深思熟虑,认识到自己的才能是在理论物理方面,他绝不会有今天这一成就的。正如他在1981年7月访问中国科技大学时,给少年班大学生讲述这段经历时所说的:“我讲这件事的目的是说,对实验物理没有经验,改学理论物理,决心好下;但是,所有的决心,都应当能够随着对自己的了解而变动才好。,假如我当时不认识到需要变动,或者校方不允许我离开实验物理的工作,我想我今天也是很糟糕的。”
赵舞的故事
杨振宁如今在美国纽约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他现在不仅是一个贡献卓著的物理学家,而且和他的导师泰勒一样,也对青年人选择主攻方向给予很大关注。
1972年,他接受了一名来自台湾省的研究生,叫赵舞。他跟着杨振宁做了两年高能物理方面的工作。杨振宁发现这位学生能力强,效率高,对计算机很熟悉,程序编写得很好。1974年,在赵舞快要毕业的时候,杨振宁为他动起了脑筋。本来,杨振宁可以不用操那么多心,自己的研究工作还忙不过来呢。但是他想到自己走过的路。对青年的强烈责任感,使得他为赵舞的主攻方向进行了周密的考虑。他想,赵舞的能力这么强,继续做高能物理工作自然会相当好,但这是不是他最好的前途呢?目前,全世界理论物理学界“僧多粥少”,搞的人多,能搞的题目相对来说却比较少。在一个发展多年的学科领域,虽然不是一点成果也搞不出,但是成功的机率太小了。而在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里,需要更多的人去献身。于是,杨振宁要求赵舞去学习加速器原理。恰好在布鲁克海汶工作的一位加速器方面的著名专家来石溪分校开课,杨振宁就让赵舞去听,还推荐赵舞到布鲁克海汶加速器中心去工作。很快地,赵舞做出了成绩。一年之后,赵舞不再后悔;两年之后,赵舞成了加速器极化问题方面的专家了。
杨振宁说:赵舞如果还搞理论物理,并不见得很好;搞加速器对他更好,我为此很高兴。因为这样,使赵舞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物理学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三条原则
杨振宁教授所经历的这两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也可以归纳出选择主攻方向的三条原则:
第一、选自己最有兴趣的科目。“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
第二、从自己的实际才能出发。就是说,我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最适合做什么事情。
第三、要有远见,选择预计在二三十年后会有较大发展的那些学科。同时,认真听取导师的规劝。
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再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可行性,就能做出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