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文
在福建省东引岛的海面上,一艘走私船停在我福建省长乐县海星大队的船队旁。走私犯打开三用机,掏出手表,高喊着:“三块表只要一百斤黄花鱼就行,怎么样?”“不换,鱼是国家的,不能搞私人交易……”这支装有七百担黄花鱼的船队上的青年坚定地回答。
过去,面对白花花的银元,五颜六色的衣料,廉价的电视机、三用机和手表,也曾有些青年冒出过邪念:这比出海打鱼更有利可图!还有人提议,在完成收购任务后,由集体用鱼去换些三大件分给各户自己用总可以吧!团支部发现这些思想苗头,一方面组织青年回顾本大队经济由穷变富,规模由小到大,设备由旧换新的历程,体会在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劳动致富的光荣。另一方面,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制定了反走私公约,并且不循私情,严格执行。因而,多年来,这个地处海防前哨的大队没有一个青年因走私而犯法,32年来没有一个青少年犯罪,被誉为“东海上一颗珍珠”。
在不时袭来的“精神污染”面前,这个大队的团组织和青年,真象一颗珍珠那样,显示了令人钦羡的本质特征:她热爱养育她的大海—祖国;她自觉磨练,变得质地坚硬,自定“乡规民约”堵塞了污染入内的空隙;她洁白无瑕,污泥浊水倾泻冲刷,不沾污点,不失夺目光泽。俗话说:“常在河边站,怎能不湿鞋”,然而,海星大队的青年们“终年河边站,一个未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