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有感

1981-07-15 05:54
读书 1981年10期
关键词:买书演义书名

夏 礼

一个月内,买了三本互有关联的书:《杨家府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杨家将演义》(浙江人民出版社)、《杨家将演义》(宝文堂书店),相与比较,有一点感想。

对于《杨家府演义》,我是早已从《书讯》上知道了,是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来出的。第二本我不知道,乍一看见,我还以为是五十年代出的删节整理本,细细一翻,才知道是和《杨家府演义》同一种东西,只不过是选用万历本作底本罢了,较《杨家府演义》的嘉庆本要早得多。因为底本不同,权且买下。心里正莫名其妙地嘀咕这种情形,尚不及对勘,在书店又见到了《杨家将演义》(宝文堂书店),粗一看,封面不同,题签也不同,心想,这又是什么本子?到手一翻,知道这才是久闻其名的《北宋志传》。真有趣,前两种异名结果同书,后两种同名结果异书。照此下去,再不久,《古书同名异称举要》要出续集了。

笔者曾听到对妄改书名的一个牢骚比喻。整理一次改一名,奇怪之极,犹如名张三的孩子进了幼儿园后变名为李四一般,天可怜见,书虽无知也变成了三姓家奴的吕布了。整理古籍,是为研究者提供资料的,我想,还是尊重古人的好。曾见报载,胡适当年曾把《何典》记成《岂有此理》,害得钱玄同到处访求不得。譬如《浮生六记》已佚二记,如果整理者欲改为《浮生四记》,我想,广大读者是不会赞同的,毛晋好妄改古书以致受讥于后世,我们应该引以为鉴。还是老实一些的好。

书有前言,是理所当然的。前言:或是本书内容提要,或是出版缘起,或谈版本源流,或是整理汇报,或是简要书评。大多数买书的人,买书前都喜翻阅前言,以为参考,决定取舍,前言也就颇有些时下所盛行的广告意味了。然写前言也需得慎重,为读者负责。浙江版的出版说明太略,大概和它的普及目的相适应的,然却不应过誉。说此书“文意并拙”,是早有定论的,并非“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再者,为何取名《杨家将演义》,并没有说明。这一点,我以为《杨家府演义》的出版说明虽然简略,却交待得较为清楚,不加过多的评语,是留与读者去研究的意思,就很好。但是对书名也没有解释,只书出:全称《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好似《杨家府演义》是当然的称谓。我以为对书名进行省称虽古已有之,如《白虎通》、《风俗通》之类,但也只见于读书人的口头称谓,而各种书目上都没有这种书法的,也只书全称。从这里应该得到启发。

这三种前言中我以为宝文堂的最佳,真是名符其实的前言:先是简单地谈到了杨家将故事的源流,进而谈本书的缘起,所改书名的原因,本书版本,以及出书宗旨等等,非常清楚,字数又不太多(约四五千字),一览明了,甚便读者。

三种书中只宝文堂本有图。我以为古籍书的整理出版,应将原有的图版保留,虽然因此增加成本。我想,大部分读者是会欢迎的。曾见到一些影印、重印书写着什么全本绣像之类的称谓,却把图删去了,真令人有并非完璧之叹。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的《西湖佳话》和《山海经校注》堪称佳绝,我曾亲自听见许多人称赞的。

猜你喜欢
买书演义书名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知识的力量
完整的书名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
曾国藩对书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