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伟
在庆祝伟大的祖国建国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高举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三面红旗,贯彻执行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我国国民经济的新高潮正在形成和发展。
由于党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的执行,由于社会主义教育这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继续不断地深入发展,加上农业技术改革的进行,我国农业生产正在迅速前进,我国广大农村呈现着一派大好形势。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向全国人民发出的,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伟大号召,已经变成了伟大的物质力量。现在我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水利机械化程度正在日益提高;我国农业化学化程度,特别是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正在日益提高;我国农业使用的电量,在全国总发电量所占的比重上,正在日益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面积正在逐步增加。在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的基础上,加速了农业技术改革;农业技术改革,更加巩固和发展了人民公社化的集体经济。实践又一次证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一伟大思想是多么灿烂辉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我们党规定的,在完成反封建的土地改革以后,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一条多么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实践证明,发扬人民公社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是积极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改革的主要途径。农业技术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包括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斗争。谁都知道,革命是不能由别人包办的。人民群众的解放,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革命,才能打破旧社会的枷锁。向自然界作斗争也是一样,也必须靠人民群众自己起来进行斗争,才能战胜自然,改变自然的面貌。在土地改革这场革命斗争中,我们放手发动和依靠了贫雇农,团结了中农,取得了土地改革的胜利。在农业技术改革中,我们也必须放手发动和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取得胜利。贫农、下中农是农村最革命的阶级。实践证明,凡是发动了贫农、下中农,发扬了群众自力更生的革命干劲的地方,那里的农业技术改革,就进行得既轰轰烈烈,又踏踏实实,效果就更加显著,农业生产就发展得更加迅速。
自力更生,并不是说就不要国家支援。国家支援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国家每年用到农业技术改革上的力量是不小的。但是,国家支援与自力更生比较起来,它只能是起辅助的作用,国家支援也只有通过人民公社自力更生,才能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决定因素,如果用革命的思想把人们的头脑武装起来,激发起人们的革命干劲,就可以成为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毛主席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许多先进社、队的事例,特别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事例,证明了这个光辉的真理。大寨大队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的革命干劲,本着自力更生、愚公移山的精神,用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低产的山地,改造成了高产稳产农田,创造了奇迹。这个飘扬在太行山上的红旗,正在鼓舞着千千万万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进。
在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和社员生活逐年
有所改善的条件下,不断地适当地增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公共积累,是人民公社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革的重要保证。农业技术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又要求农业技术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改革的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公共积累相应地扩大。扩大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公共积累的关键,就是努力贯彻执行在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努力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和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增产粮食丝毫也不能放松,因为只有粮食不断地增产,才能促进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但是,为了增加公共积累,必须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抓紧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发展。经济作物发展了,不仅可以较快地扩大集体经济的公共积累,而且还可以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促进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加工工业和集体副业的发展。经济作物发展了,不仅可以为农业技术改革提供更多的资金,而且还可以直接为农业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促进农业生产。在粮食不断增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努力发展经济作物,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更多的公共积累,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改革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作物的发展,许多轻工业部门将要进一步发展起来,例如纺织工业、制糖工业、榨油工业等等。这些工业应当在原料产地建立工厂,这样不仅可以就原料,而且可以就农村的劳动力,使农民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在农闲时从事工业。这样农村有了工厂,农村就逐渐地有了城市的东西,农民成了工人,变成亦工亦农,这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
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是农业技术改革的物质技术保证。农业技术改革,就是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即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谁都知道,离开工业对农业的支援,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农业的支援,正是体现了工业的主导作用,当然工业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支援农业上,而且还体现在装备国防、交通以及装备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上。但是,对农业的支援,确是工业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是强大,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就越有深厚基础,就越能迅速地向前发展。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的农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使轻工业相应地有更多的发展,这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会有好处。”毛主席阐明的这个真理,已经被无数次的实践所证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涨,往往是在农业生产高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领导劳动农民,逐步地实现农业技术改革,这是我国工人阶级光荣的历史任务。我国工人阶级在实现农业技术改革这一伟大任务中,热烈地响应了党中央关于工业支援农业的号召,在农业技术改革进程中,供应了农业大量的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并输送给农业大量的电力。在增加机械化农具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供应了大量半机械化农具、改良农具和中小型农具。在农业机械的生产过程中,我国工人阶级和科学专家和农民结合,还创造了或正在创造着许多新的产品,例如电犁、插秧机、起垅机、水轮泵等等。近几年来供应农业用的化学肥料和农药有了迅速的增长,并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品种,化肥和农药对农业增产起了显著的效果。农业用电量的迅速增长,突出的表现在电力排灌上。围绕着大的电力系统,农业电力排灌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发展。农业用电量的增加,在广大农村展示了一幅光明灿烂的农业电气化的壮丽前景。农业技术改革,加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一九六三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遇到了百年少见的大旱,由于有了比较强大的电力排灌系统,不仅抗御了这场大旱灾,而且夺得了丰收。北京市郊在一九六三年遇到了少见的洪水,由于水利建设发挥了作用,不仅抗御了洪水,而且也夺得了丰改。工业推动了农业技术改革的发展,农业技术改革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毛主席说:“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现在,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正在按照毛主席所指出的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方向迅速地发展着。
把农业科学运用到农业技术改革中来,是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农业技术改革,就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农业技术改革,它本身就包含着复杂的科学实验。离开科学实验这一伟大的革命斗争,要想进行农业技术改革是不行的。科学突验推动了农业的技术改革,农业技术改革又推动了农业科学的发展。实践证明,科学只有为群众的生产实践服务,只有为农业技术改革服务,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农业技术改革的实践,不仅是检验科学的标准,而且还可以发展科学。我国的许多农业科学家,由于与广大集体农民、农业生产实践、农业技术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已经作出了并且还要作出重要的贡献。现在大面积的试验农田和各种样板田,正在因地制宜地运用“农业八字宪法”,起着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着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改革向前发展。
把下乡的广大革命知识青年吸引到农业技术改革中来,是促进农业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现在我国广大的革命知识青年,正在怀着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大批地涌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他们以农为荣,以农为乐,他们在农、林、牧、副、渔各个战线上,不畏艰苦,高歌猛进。这是一支农业技术改革战线上新的生力军。他们把毛泽东思想带到了农村,把文化和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向老农学习的同时,热烈地追求把农业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他们钻研各种农业技术,成立科学技术小组,一个群众性的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热潮正在发展,这对农业技术改革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农业技术改革的进行,需要不断地培养大批的技术力量。下乡知识青年,就是农业技术力量的重要来源。农业经济部门和人民公社,正在日益重视这支力量,把他们组织到农业技术改革活动中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下乡的革命知识青年,他们将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既能做农民,又能做工人。他们将成为农业技术改革的能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农民。
在庆祝我们伟大光荣的祖国建国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应当更高地举起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的三面红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多快好省地取得农业技术改革的更大的成就,为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更加繁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