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几个问题

1959-08-16 03:30未易
中国青年 1959年9期
关键词:大跃进总产值国民经济

未易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九五九年计划,经过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讨论和通过,已经确定下来了。这个计划一经公布,立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这是因为,这个计划是在一九五八年伟大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大跃进的计划;实现了这个计划,将使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再迈进一大步。这个计划的宏伟规模,必然会使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主张民主的朋友们感到高兴,而使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感到恐慌。

关于一九五九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计划的方法,周恩来总理和李富春副总理在他们的报告中已经说得很透彻。这里,只对计划的主要内容作些解释。

(一)

一九五九年计划,是根据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制定的。因此,它必然表现出高速度发展的特点。一九五九年此一九五八年,工农业总产值将增长百分之四十,其中工业总产值(包括手工业的总产值,下同)将增长百分之四十一,农业总产值将增长百分之三十九;基本建设投资额将增长百分之二十六;铁路货运量将增长百分之三十六。这些百分数,是我国一九五九年经济高度发展的有力证明。

只看增长的百分数,许多人也许还不能明确地得到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概念。现在我们可以举出一些绝对数字来说明。

一九五九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一九五八年增长百分之四十,增加的绝对数字是八百二十亿元,这个增加数,大体相等于我国一九五二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总产值一共增加了五百六十亿元;(这是按一九五二年价格计算的数字:如果按一九五七年价格计算,数字还要低一些。)很明显,一九五九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是很高的。

再拿最主要的几种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产量来看。一九五九年比一九五八年,我国将增产钢六百九十二万吨,煤一亿一千万吨,电力一百二十五亿度,机床二万至二万五千台,棉纱二百四十万件,同时将增产粮食三千亿斤,棉花三千三百六十二万担,猪一亿头,等等。这些增产数字,也都大大地超过了第一个五年增产的总和。一九五七年此一九五二年,这些产品的增产情况是:钢四百万吨,煤六千四百万吨,电力六十六亿八千万度,机床一万四千三百台,棉纱一百零三万件,粮食六百一十二亿斤,棉花六百七十三万担,猪五千六百多万头。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五年合计的钢产量是一千六百六十七万吨,而今年一年就将生产一千八百万吨;五年合计的粮食产量是一万七千一百九十三亿斤,而今年一年就将生产一万零五百亿斤。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一九五九年计划既然是一个继续大跃进的计划,为什么工农业总产值及许多主要产品的产量,以及其他部门增长的百分数,会低于一九五八年增长的百分数呢?

对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应当进行具体的分析。各经济部门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在一九五九年的增长情况,不外是三类:一类情况是,一九五九年增长的百分数高于一九五八年增长的百分数,增加的绝对数当然也要大得多。属于这类情况的,在工业产品中有电力、硫酸、化学肥料、货车、棉纺机、棉纱、棉布、纸、食用植物油、糖等,在农业产品中有黄麻、洋麻、甘蔗、油菜子、大家畜、猪等。交通部直属企业的货运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都是这样。另一类情况是,一九五九年增长的百分数虽然低于一九五八年增长的百分数,但是增加的绝对数却大于一九五八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报告中,已经举出工农业总产值和钢两个例子作了说明。现在还可以拿铁路货运量作为例子: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九,即增加了一亿零六百多万吨;一九五九年比一九五八年计划增长百分之三十六,增加的绝对量却是一亿四千万吨。有许多工业产品和一些农业产品,也都是这类情况。再一类情况是,无论是增长的百分数,或者是增加的绝对数,一九五九年都低于一九五八年。属于这类情况的不多,只是农业总产值,少数农业产品和少数工业产品。例如,农业总产值,一九五九年比一九五八年计划增加三百四十亿元,而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三百四十三亿元;粮食的产量,一九五九年比一九五八年计划增加三千亿斤,而一九五八年比一九五七年增加了三千八百亿斤。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相差的数字并不大。

怎样了解大跃进,又怎样去看增长速度,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只看增长的百分数,以为既然是大跃进,后一年增长的百分数必须高于前一年,而且必须是成倍地增长,这种看法是不切实际的。由于国民经济每年都在发展,而且增长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每百分之一代表的数量。在每年都有很大的不同,如钢的产量以一九五七年为基数,每增长百分之一是五万三千五百吨,而以一九五八年为基数,每增长百分之一是十一万多吨,后者为前者两倍多。基数大了,增加的绝对数相等,或者还要大一些,增长的百分数却会减低。这是此较容易理解的。我们在观察经济各部门增长速度的时候,不能只看百分数,必须同时看绝对数。

我们同时还应当看到,有一些部门和有一些产品增加的绝对量,也不可能一年比一年大,特别在农业方面是如此。由于全国五亿多农民在人民公社化以后发挥出更大的革命干劲,我国农业的生产量将一年此一年增加,不必用很长的时间,我们就能够做到丰衣足食,这是不应当有疑问的。但是,由于农业生产受天时、地理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在目前还缺乏必需的农业机器和化学肥料,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一年粮食、棉花等农作物增产的数量,低于前一年增产的数量,也完全是可能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条件,在基数年年增大的情况下,工业生产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农业生产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已经不是一般的高速度,而是跃进了。因为这样的增长速度,不但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不能达到,也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少有的。

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规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八,已经是相当高的速度。可是,当我们在一九五七年进行了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又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找到了一条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那样的增长速度,已经不能适应客观的情况。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一九五八年开始出现了一个全民的全面大跃进的局面。在一九五九年,我们将在过去一年伟大胜利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跃进,而且跃进得更好。对于这一点,是不应当有什么怀疑的。

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无论那一个经济部门的增长速度,可以按照主观的愿望无限地提高,可以把它规定到可能的极限。对于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必须努力去做,如果不努力去做,就是一种保守思想,就会挫伤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干劲。另一方面,任意地无限地提高计划指标,同样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办法。因为那样的指标,是不可靠的,或者不能实现,或者勉强实现而带来一些副作用,同样会伤害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情绪和信心。因此,我们在拟定指标、规定任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各种有利条件,又要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充分的估计;既要考虑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考虑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又要对物质技术条件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计算,并且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我们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把计划指标定在积极而又可靠的基础上。这样的计划指标,经过全国人民群众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

(二)

一九五九年计划,按照党所规定的一套“两条腿定路”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全面安排,首先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在工业和农业方面,如前所说,工业总产值将增长百分之四十一,农业总产值将增长百分之三十九。在重工业和轻工业方面,生产资料工业的产值将增长百分之四十六,生活资料工业的产值将增长百分之三十四。在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方面,工业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分配给中央各部的约占百分之六十,分配给地方的约占百分之四十。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方面,通过国家预算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用于限额以上建设项目的约占三分之二,用于限额以下建设项目的约占三分之一;各地方、各企业自筹资金中投资基本建设的,将全部用于限额以下的小型企业的建设。在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方面,在一九五九年计划生产的钢铁、煤炭、洗煤、焦炭、铜和建筑材料的产量中,已经包括一小部分用土法生产的产量在内;在这些部门,土法生产将在逐步提高技术的条件下得到推广。

由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数字看来,一九五九年计划是贯彻执行了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并举、洋法生产和土法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的。这样,我们就在主要方面解决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问题。

国民经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执行了上述一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当然并不能把一切比例关系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贯彻执行这一套方针,就使我们有可能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比例问题,不仅各个主要的部门能够彼此协调地发展,避免发生严重脱节的现象,而且将有可能在各个部门互相促进的情况下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去年的全面大跃进就是证明。

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同时得到发展,是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获得妥善解决的主要保证。我们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候,必须兼顾人民生活;我们在不断扩大国民收入的积累部分的时候,必须注意到消费部分,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要适当安排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生产,相应地安排以扩大生产为目的的基本建设。有了重工业的优先增长,就可以保证国家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有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增长,就可以保证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因此,只要切实完成一九五九年的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生产、建设计划,那么,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也必将得到更好的解决。

在全面安排中,除上面所说的以外,当前需要解决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原料、材料和燃料、动力工业同加工工业的关系,一个是生产、建设和运输的关系。

从去年夏季以来,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供应都比较紧张,这种状况,是国民经济大跃进、需要量激剧增加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时候,首先注意原料、材料工业的发展,注意燃科、动力工业的发展,并且继续执行以钢为纲的方针。因为有了更多的原料、材料,首先是钢铁,再有更多的煤炭、石油、电力,我们就能够制造更多的机器,并且把机器都开动起来。在一九五九年计划中,已经尽可能地提高了钢、铁、铜、铝、水泥、木材、煤炭、原油、电力、硫酸、纯碱、烧碱的增长速度。为了保证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的迅速发展,在一九五九年的基本建设计划中,已经适当增加了这些部门的投资。

运输能力不足,同样是国民经济大跃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少数产品,加木材和原油,甚至因为一时运不出来,不得不适当降低生产指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九五九年计划规定新建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等五千五百公里,同时规定了修筑公路、改建港口、增加车辆和船只及其他设备的指标。一九五九年机械工业的生产,将为运输业提供五百五十五台机车、二万七千至二万八千五百辆货车和必要数量的汽车、船舶,以及其他有关的设备。

如上所说,一九五九年计划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作了全面的安排,那么,是不是这个计划就没有重点了呢?显然不是这样。一九五九年计划的重点是很突出的。这个计划的中心,就是钢一千八百万吨、煤三亿八千万吨、粮食一万零五百亿斤、棉花一亿担四项指标。国家计划对各方面进行全面安排,正是为着更好地保证四大指标的实现。

计划必须有重点,这是十分重要的。重其所重,轻其所轻,才能表现党和国家明确的建设方针。没有重点,就等于没有建设方针,或者方针不明确。重点和一般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大局和小局的关系问题。因此,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必须遵守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首先保证重点建设的原则。任何企业单位,都应当不折不扣地完成国家计划规定的任务,而且应当按照轻重缓急的情况,对各项任务进行“排队”,首先保证完成主要的任务。

(三)

速度很高和规模宏大的一九五九年计划,是能够实现的。我们有着实现一九五九年计划的许多有利条件。大家熟知,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有巩固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有勤劳勇敢的六亿多人民的革命干劲,以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兄弟般的援助,等等。这些有利条件,过去存在,现在也还存在。不但如此,经过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我们又有了过去所没有的许多有利条件,这类有利条件是:比往年强大得多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人民公社,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大跃进的经验,党对于经济工作领导的加强;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经过一九五八年的伟大实践,已经更加趋于完善,更加深入人心。所有这一切,都将对于一九五九年的继续跃进起重要的保证作用。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胜利抱着无限的信心。

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决不是说不要在战术上重视困难。恰恰相反,只有在战术上充分重视困难,并且努力一个一个地把困难战胜,才能做到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应当看到,一九五九年计划规定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在我们面前,某些原料、材料供应不足,少数地区电力供应不足,农村劳动力感到紧张,某些地方气候条件不好,这些困难,已经出现或者开始出现。还有一些现在难以预料的困难,例如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也并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各种困难,我们都必须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且用充分的努力加以克服。

为了战胜困难,保证一九五九年计划顺利地实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党中央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战斗性的号召:立即开展一个增产节约的全民运动。在这个增产节约运动中,由于全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公民发挥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各种增产措施的实现,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向前推进,必将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巨大潜力,使一九五九年计划的实现获得可靠的保证。全国的青年,无论站在那一条战线上,无论在农村或者在城市,都应当立即热烈地投入这战斗,成为增产节约的先锋队,贡献出自己的最大的力量,在生产、建设、运输、商品流转各个方面,在工作中和学习中,做出更大的成绩,迎接我们伟大的国庆十周年!

猜你喜欢
大跃进总产值国民经济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大跃进”运动与中国卷烟生产和消费的常态化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
7月陕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由负转正
药品审批困局:从“大跃进”到“大塞车”
“大跃进”后的产能过剩与城市工业的增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