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要学会办好事

1959-08-16 03:30翟向东
中国青年 1959年14期
关键词:好心商量好事

翟向东

办好事先要有好心

办好事,必得先有好心。闹革命,搞建设,都是大好事,更得有大好心。党教导我们要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是说必须忘我无私,有一个忠于人民的事业的好心。这样,才能为人民办些好事,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许许多多人正是这样的,他们有一个好心,与群众同甘共苦,克服千难万难,为人民办出许多好事,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好心却也不是容易有的,这实际上是一个人树立没树立革命人生观的问题。有的人就总扔不掉自私自利之心,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半心半意,办理什么事情,常常不敢前又不敢后,怕烧着又怕烫着。这样患得患失,自然不会办多少好事。因此,这样的人就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加强思想修养。

可是,好心却未必全能办出好事,有的时候,也会把事情办坏,事与愿违。心好,但是事情终于办坏了,群众难免有意见,上级也可能要批评。这时候,这些同志最容易思想不通,他们说:“好心换不回好意,掏出心来也没人说是热的”,“我没半点私心,却落了一身不是,费力不讨好”。总之,他们总觉得自己一百个对,别人一百个不对,群众不该不满,上级也不该批评。对与不对,从来不光按动机说,而是既看动机,也看效果。毛主席就曾说过,我们是动机与效果的一致论者。要使动机与效果一致,好心确实办成好事,首先我们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如果我们对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规律,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缺乏应有的了解,就难免在工作中出错误,把事情办坏。其次还有个方法问题,方法对了,事半功倍,好动机就落了实;方法不对,到处碰钉子,不过徒有好心。毛主席把方法问题,比做像过河得解决船与桥的问题,这是再好不过的譬喻。有了为人民服务的赤胆忠心,要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而奋斗,就必须解决方法问题,也就是说:“好事必须好办。”

好事不能一个早上办尽

按说,好事办得越多越好,谁办得最多,就该给谁戴花。但是,即便把干劲鼓到一百一,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下,能办的好事,毕竟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适得其反,成为坏事。有的人不大愿意承认这一真理,似乎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可以多办,越多越好。总的来说,凡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都是好事,都应当办,可是应当在什么时候办,应当怎样去办,如果解决不好,也就是说,如果忘记了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不一桩桩一件件地来研究,好事坏事就无从谈起。所以,需要研究一下怎样认识所谓好事。

好事,首先要看需要不需要。我们常说,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真理的最高标准,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在办一件具体事情时,都需要看是多数人的需要,还是少数人的需要,是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分清了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需要,多数人还是少数人的利益,又按多数人的需要去办事,这件事才能受到多数群众的拥护,保证办得好,而不致于脱离群众。有的同志好心办出坏事,有一个原因就是,把群众并不需要的,看成了群众需要的,或者把少数人或个别人的需要,当成了多数人的需要。

重视群众的需要,不是说凡群众需要的都马上办,还必须分析长远的需要和目前的需要。如果把若干年后才需要的事情,挪到现在来办,或是把目前需要的,推迟到若干年后去办,都会脱离群众。有的同志往往忽略这种区别,有时候,迫切需要办的不办,又有时候,不忙办的硬要办,不管它是当前需要办的还是以后需要办的,总之,不善于区别轻重缓急,做到重重急急。当然,办目前需要办的事情时,一点也不应该与长远的需要完全分开,有许多事情,是必须从长计议的办,办今天的事,正是为了办将来要办的事,或者说,为了办将来需要的,有些事就得今天来办。有些基本建设就是这样。因此,强调办目前需要的,也不可把长远的需要,看成根本不需要了。

肯定一件事要不要办,如果孤立起来考虑,也不可以。什么时候也不能只从一面、只从局部肯定是否需要,而不顾其他,不顾全局。要贯彻“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要注意综合平衡,要“两条腿走路”,要工农商并举等等,都是说要有全局观念,办事情要

全面照顾,不要片面。如果不这样,就行不通,会使建设事业受到影响。有的同志自觉或不自觉地搞半盘棋,迈一条腿,搞互不结合,意思是想多办点好事,因为有违客观法则,结果自然就难如愿了。一句话,办好事不看需要是不行的,但是又不能笼统地讲,只有进行具体分析,才能肯定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不需要,确定真正需要办的去办,才能办好。

能办到的事才去办

需要办的事情,并不都是可以办的,如果凡是需要就办,也办不好。好事应当办,但是紧跟着有一个可能不可能的问题。不需要又不可能的,不要去办,虽然需要,却不可能,也不要去办,硬办就会发生错误。

可能不可能,要从两个方面说,一是主观,一是客观。主观上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这是总路线中提出的,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坚持这样去做。去年的大跃进,史无前例,就是我们执行党的总路线,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结果。有的人破除不了迷信,干劲不足,因此工作成就不大。可是,干劲鼓足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也只能办一定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什么都办到,同时,还要从客观上看有没有可能,合乎客观规律,才有可能办好,建背了客观规律,就会产生盲目蛮干,因而不可能把事情办好。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就是要我们注意主观客观的一致,要敢想敢干,鼓足干劲,又要实是求是。

在大跃进中,无数奇迹的出现,都是因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因为把革命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也有的人,忽视了甚至完全否定了客观规律,他们或者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常识,或者是因为缺乏经验,对有些事能不能办到,一下“摸不透”。这种情况是难免的。大跃进的经验,只能从实践中摸索。有些过去不能办的事,不是经过实践办到了吗?至今我们的大跃进才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想什么都解决得那么完善无缺是不可能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极为宝贵的经验,只要我们善于总结这些经验,切实地记取教训,以后就必然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些,实现继续大跃进。

具体做法要灵活

应该办又可能办的事情,一定要办,但是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应当怎样个办法,必须允许有所差别,这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党从来是要我们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的。有这种结合,才能够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要办的事情办好。有的人常把具体的做法,也当做原则,不管情况有什么不同,做法强求一样,甚至差一点也不可,因此就产生了某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我们提倡坚持原则性,又要讲求灵活性,提倡认真按实际情况办事。普遍发扬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建设事业进行得更有效。

按实际情况办事,就是根据当地当时的条件,也根据群众的意愿,确定事情要怎样具体地去办。比如,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组织群众,用什么样的方法推动生产和工作,都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做法,有的群众说,“按说干部和我们都办的是一件事,可常常是两股劲。”这句话的意思,往往就是说有些同志在方法上,不大注意灵活性。横竖都是要过河去的,群众愿从桥上过,就不必硬叫坐船,群众如果愿坐船,就不必硬叫过桥。

凡顺乎群众的意顾去做,工作就会进行得顺利,党过去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一步步地把群众组织起来,现在又通过人民公社,进一步组织群众。这都是按照实际情况办事的典范。我们在工作中,应当善于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引导群众不断前进。自然,这样做不能否定向别人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任何时候都应当学习,只是运用时必须从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自顾原则

再好的事情,耍想办好,都需要有群众的自觉的行动作基础。不论纲领政策怎样正确,没有群众的拥护和真正自觉的行动,是不可能实现的。搞大跃进,轰轰烈烈,更须如此。不然,就没有群众运动,没有生产高潮。群众的自觉行动,与群众是否自愿是密不可分的。有的人觉得,反正是给群众办好事,就忽略坚持自愿原则,甚至硬要群众办不愿办的事情,结果,因为群众不自愿,就出现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明干晤不干,甚至作假欺骗等情况。这种情况,怪群众落后是不应当的,只说明领导上没有去提高群众的觉悟水平,启发群众的自觉性。

要做到群众自愿,就需要用一切有效的适当的方法,去进行启发,把为什么办这件事,办这件事有什么好处,以及怎样个办法,向群众交代清楚。有些事与群众的目前利益有直接联系,虽然群众容易接受,也不能就因此忽视进行思想发动工作,有的事同群众目前利益的关系此较间接,群众可能比较不容易接受,更要做好发动工作,不论工作如何艰苦,需要多么长的时间,必须做好,一定要使大多数群众了解,并乐于去办。在工作中,发动积极分子带头是必要的,却不可以把少数积极分子的自觉与自愿,当做大

多数群众的觉悟,而冒冒失失地只率领少数积极分子去干,脱离群众中的多数。我们说启发群众的自觉自愿,主要是指去启发中间与落后的群众。他们自顾了,自觉地行动起来了,才能有群众运动。

只有一般的宣传动员,群众没有亲自看到一件事的实际好处,常常还不肯行动起来。因此,在工作中突破一点,搞典型示范,就很重要,我们强调一切经过试验,可以取得领导经验,也可以用事实教育群众,吸引群众乐意去办某一件事。有的人忽视一切经过试验,搞示范,也不愿等待还不自觉的群众,事一来就全面开花,这显然不利于启发群众的自觉自愿,不利于逐步引导群众前进。

有事同群众商量

好事好办,很重要的一点,即遇事同群众商量,谋于解众。

有事同群众商量,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人多智谋广。逢事和群众商量一番,大家出主意,自然就会寻求好计策、好办法,照办下去,就可以避免一些差错,有可能把事情办得漂亮;二是与群众商量,可以把党的方针、政策,把领导者的意见,变成群众的意见,达到干部和群众“心同意通”。“千斤担子众人担”,干部和群众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彼此心心相印,事情才可以办得更快决更好。

当然,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事缺少经验,即使同群众商量了,事情还办得不尽满人意,或是效果不好。这并不要紧。事情怎样办,既然同群众商量过了,又是大家赞同这样办的,那么,办好或办不好,群众会和干部一起去纠正缺点、克服困难,采取更好的办法,继续前进;群众不会因此埋怨干部,干部也不会因此脱离群众。

俗话讲得好:“开船先提锚。”锚不提起来,开船人费老大气力,船还是走不动。有事同群众商量,就好比“提锚”。有事同群众商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大船”,才能开动起来,驶得又快又远。反之,有事不同群众商量,不“捉锚”,那么,开船人纵有一片热心,付出好大力气,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船”,也会寸步难行。可见,有事和群众商量是一“宝”。有了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无限忠心,有了不辞辛劳的干劲,还必须善于掌握运用这一“宝”。有些同志常常以这样或是那样的“理由”,拒绝同群众商量问题,说群众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或是把听上级的话同听群众的话对立起来,不听群众的话;他们的这种认识,正是有好心办不好事的根本原因。

要认真学习,做有知识的人

当群众的带头人,领导人,引导群众把革命和建设的事办好,会观察形势,分别是非,就得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常说只有先觉者,才能觉后觉,本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就应当努力学习,做有丰富知识的人。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知识,要通晓党的政策、方针的精神实质,还必须有必要的生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这样才能正确认识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多谋善断,很好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搞得出色。比方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就可以正确认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树立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提高观察认识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认识更符合外界规律性,少犯主观、片面的毛病。又比方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将来要过渡到共产主义,很有必要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规律,就应该认真学习“政治经济学”。了解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就会进一步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从而自觉地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

领导好生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领导生产的人,如果一直不懂得生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就不能实现正确的领导,甚至弄出许多差错来,造成损失。亲自参加劳动生产,学习书本,都是学得生产知识的门路。

建设事业一日千里地前进,需要我们不断增长知识。有些同志觉得自己知识少,工作起来信心不足。知识少就学,多学习知识就会逐渐丰富的。有的同志知识很不足,对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能很好地认识和掌握,因而在工作中常常走弯路、“碰钉子”,感到“不自由”,但是总不愿学习,满足于自己的一点知识,这就不好。我们应该学得更多的知识,加深对客观必然性(规律性)的认识和掌握,这样才更会把事情办得多快好省。恩格斯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要牢记这句话才是。

党的光荣伟大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思想品质高尚,为党和人民利益不辞劳苦,而又是和群众血肉相连、足智多谋的领导者。要把好事办好,必须有好的心愿,学会运用群众路线的方法,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这三者是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都要努力学习和锻炼,不断增长聪明才智,提高本领,以便把党和人民的大好事业完成得更好。

猜你喜欢
好心商量好事
好心有好报
商量
和人商量办法多
你会和别人商量吗?
成绩稳定
学会商量
好心的蛇
还牛
为什么好事不好办?
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