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院

1953-08-17 02:13刘庆桐
中国青年 1953年5期
关键词:转院白求恩村口

刘庆桐

只要有人一提起“转院”的事来,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个不休。有一次已经半夜啦,我们还在扯这个问题,还是护士进来说:“你们还没睡,快睡吧!不然我可要按嘴啦!”大家才不吭声了。但每个人的心都在默默地想着转院那两天所看到的一切事情……

祖国是多么伟大而温暖啊!

去年九月二十七日上午,我们被放在担架上和大车上,由数百位农民兄弟抬着、拉着,离开了“白求恩医院”白求恩这三个字人们是多么熟悉啊,我们在以白求恩这个伟大的名字命名的医院里休养了一个时候,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尽管它是在一个农村里。现在我们要转到别的医院里去了,心里实在有些依恋不舍的感觉,

九月下旬的太阳,还是热得我们满身是汗,抬着我们的老乡们,湿透了的衣服。紧贴在脊背上,脸上的汗经过下巴一点一点地滴在走过去的公路上。可是他们的情绪是那样的高,有说有笑,愉快地互相挑战说:“看谁抬得稳,走得快”,“保证不让伤员同志受痛……”我们听了心里真是又感激、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公路两旁是白花花的、一望无际的棉花地。丰收的景象,使我想起了在“人民日报”上登过的一幅漫画:一双鸟儿落在田里一个草人的肩上,向草人说:“我以前老把你当成农民,现在的农民可和你不一样啦!“是啊!祖国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农民不仅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改善了生活,而且今后还要越过越好呢!

下午到石门车站稍停,上级一切都为我们预备好了:肉丝面、鸡蛋汤、馒头……热腾腾的,和我们在医院没有两样。我一边吃、一边想:党、人民政府为我们想得多周到呀!

天黑上车,天明过新乡继续前进。忽然有个同志大声喊道:“快看呀!”原来是一大群“银雁”卧在广阔的土地上。它们是那么恬静,洁白可爱!这使人想起了和平。我们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朝鲜打退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在祖国这和平的土地上,到处充满着自由、幸福的景象。

“离××车站还有多远?”“马上就到!”我们在飞驰着的车上,说着笑着!互相探询着。

突然,“哎!什么在响?”“打鼓吹号的,多么热闹呵!”接着是口号声:“欢迎我们最可爱的人!”……

每个同志都兴奋极了——是欢迎我们的,向车外一望,黑压压的一片,有军人、穿白衣服的医务工作者、有老乡、儿童、妇女、政府代表、学生……车刚一停,人们就一拥而上,抢着给我们拿行李、问好……。少年儿童和妇女们扶着、架着伤重的同志,像亲人一样。我们大家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傍晚,我们到了驻地。进了村子,情形更热烈了。村口吊着一个大汽灯,家家用户门口还挂着煤油灯,村口地里,站满了人,争着来抬我们、扶我们,有的拉住我们,让我们喝酒、抽烟!还特地为我们放了一挂大鞭炮,真像过年一样。

到了医院,脸还没有洗,代表们都来了:首先是干部,随后是民兵、青年、妇女、儿童,一批批的,他们是那样的殷切、诚恳,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大娘,很亲热地握着我们的手说:“孩子,好好安心休养吧!这就是你的家,想吃什么尽管说话。“转过脸来又向其他同志说:“孩子们!路上累了,快休息吧!我以后再来看你们,要记住:这就是你们的家!”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家,祖国到处都是我们的家,到处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一定要安心休养,争取早日出院,重新回到我们战斗的岗位上,保卫我们幸福和平的日子,保卫我们的祖国——亲爱而伟大的妈妈。

猜你喜欢
转院白求恩村口
纪念白求恩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村口那座山
基层医院肿瘤患者“转治不转院”模式及应用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作品(五)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危重患儿转院应用效果的研究
上海市某社区住院脑卒中患者转院相关因素研究
村口小酒馆